“空中转运”彰显民航力量

作者:程凌

10月30日02:39,急促的电话铃声在呼和浩特机场运行指挥中心响起……“自治区决定启动驻呼高校20余万学生大转运,其中民航承担远距离学生转运任务,马上发给你们第一批转运信息,请立即做好准备。”

任务就是命令!人民的召唤就是方向!中国民航责无旁贷!

运力从哪来?航权有没有?时刻怎么协调?哪个航空公司可以飞?用哪个机型飞?目的地是否接收?怎样确保学生高效安全返乡?保障人员够不够?……一面在与疫情赛跑,一面是民航历史上都很少见的大规模转运任务。就像所有中国民航面对的重大紧急任务一样,中国民航依然用“高效、协同、担当”来为此次保障任务书写答卷。

政府高效审批

自9月底以来,疫情在内蒙古迅猛爆发,呈现出多点散发、多地频发和局部爆发的态势。首府呼和浩特市各高校疫情防控形势一时间非常严峻复杂,聚集性风险使校园防疫压力持续增大。为最大限度地保障学生的生命健康,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决定,自10月27日起对内蒙古驻呼20余万高校大学生开展分批次、分流返乡转运工作,并向民航局紧急发函请求支持开展学生航班包机转运工作。

呼和浩特机场成为内蒙古驻呼高校学生返乡任务的出发机场

为高质量完成学生转运工作,民航局立即做出指示:“孩子的事是大事,背后是千万家庭的期盼和社会的广泛关注,民航单位一定要坚持人民至上,加速审批、加速流程、加速协调,确保万无一失。”

为了更加高效地完成审批,民航局改变工作方式,将该项任务的审批权下放至了民航华北地区管理局。拿到接力棒,民航华北地区管理局开始全速奔跑,成立专班,盯信息、盯审批、盯流程,统筹协调指挥内蒙古驻呼高校学生返乡航空运输保障工作。民航内蒙古监管局迅即启动应急工作机制,召集在家封控和在单位值守的各专业监察员“线上+线下”协同办公,开启了全天候“即来即办、一事一办”的工作模式,全力以赴做好各项在线审批、运力协调、航权申请、安全监管等包机保障工作。

本次需要转运的高校大学生来自武汉、西宁、厦门、杭州、银川、海口、昆明、贵阳、南昌、合肥等多地,转运航线由华北、华东、西北、西南、中南等地区管理局分别管理,也给协调沟通增加了难度。“此次学生转运,时间紧任务重,有时一条航线的审批,需要多个管理局同时进行,但是大家都在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在重大紧急航空运输保障任务面前,只要兄弟管理局一吆喝,全民航就会一起发力。”在民航内蒙古监管局工作多年的运输处处长古远志说。

“地方疾控提出西宁包机调整航班时刻申请,民航局已批复。”

“合肥包机工作目前协调不到运力,我们正在多方帮助协调。”

“民航局已批复国航内蒙古公司临时航权,南昌包机工作正在有序准备中。”

……

在民航局、各地区管理局的大力支持和内蒙古监管局共同努力下,大规模包机转运任务审批工作时间由原来的“一周”缩短为“一天”,大大提高了航权、时刻等资源配置效率,为转运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机场全力保障

呼和浩特此次疫情隐匿性强、传染性大,高校里的外地学生分布广、目的地分散,给老师们的统计工作带来了不少困难。为确保学生规律休息,统计一般在白天进行,等到了晚上汇总报给自治区教育厅,教育厅核对无误再发给内蒙古机场集团,往往已是深夜。

“微信群里接收到的每一条转运信息,就像是一声发令枪响。”参与运力协调工作的内蒙古机场集团工作人员这样形容每天的工作。他们已经习惯在半夜开工,这样在清早一上班就可以与各地区管理局和自治区有关单位沟通联系了。因疫情隔离在家,微信群成为主战场,确定工作流程、固定材料模板、盯人盯事、每日总结等工作机制,确保了居家办公期间的最大效率,为的就是让学生早日回家。

内蒙古机场集团学生返乡运力协调群开启线上联席办公

叮——“双方政府的公函已经整理完毕” 

叮——“局方已经完成审批”

叮——“《11月9日航班计划表》已经确定”

……

22:36,内蒙古机场集团高校学生转运工作群里的信息还在不停闪烁。此时,自治区教育厅正在向航空公司出具返乡学生确认函,航空公司根据名单连夜出票,不知不觉, 已接近凌晨4点。

深夜的凌晨时分,呼和浩特机场运行指挥中心电话响起:“11月9日,国航将执飞5架学生包机,预计保障600名学生返乡,首班起飞时间 9:00。”闪烁的电脑屏幕上,运行指挥员王志军和同事开始对照保障方案,迅速制作当天的学生返乡航班计划。安静空旷的运行指挥中心大厅,键盘敲击声和电话铃声开始此起彼伏,能够成行的学生人数还在不断变化,需要随时调整航班信息。而此时,呼和浩特机场安检员魏小龙也从睡梦中醒来,这是他在闭环内的第36天。简单洗漱后,他决定把早饭“省略”,午饭与晚餐“合并”,因为当天的保障需要穿着防护服10小时。在航班保障人员进场前,呼和浩特机场航站楼管理部的李妍欣正在向自动售货机里补充牛奶、饮品、方便面等,为早起来不及吃饭的学生们备足货品。此时,塔台的灯光已照亮机场,航油车正在缓缓驶入指定机位。为了确保学生有序返乡、安心返乡、平安返乡,出发地机场和目的地机场跨地域展开“手递手”合作。出发地呼和浩特机场精心设计了“绿色回家路”,让学生们用最短的路线,登上回家的航班;成立了志愿者队伍,在安检、行李打包、办理值机手续等各环节提供点对点服务;保障人员采取一主班、一备班、一应急的精准管理模式,确保疫情下的机场备勤力量充足。

09:00,CA9631 准时起飞,

11:10,CZ5859 准时起飞,

12:00,8L9592 准时起飞,

13:15,JD8005 准时起飞,

13:20,MF8140 准时起飞,

……

空管、航司优先安排

包机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是空域协调和运力安排,内蒙古空管单位和各航空公司时刻牵挂呼和浩特高校学生返乡之路,尽己所能、优先调配各类资源,做好保障工作。

作为空中交通指挥单位,内蒙古空管分局第一时间统筹部署,制定专门的保障方案,选派政治素养高、业务能力强、重要活动保障经验丰富的业务骨干参与到服务保障大学生返乡任务中。气象人员提前进行天气形势研判,跟踪天气演变过程,作出精细的预报。管制员严密监控航班空中飞行动态,积极主动与周围管制单位协调,优化管制方式,以接力的形式移交给下一保障区域,确保航班空中飞行安全。

作为民航局指定的包机承运单位,国航内蒙古公司坚持“一班一策”、确定运输方案,认真选派执行任务的飞机和机组,有序开展航权、时刻申请和运输工作,把责任压实到每一名干部、每一个环节、每一个岗位。飞行部副总经理高向阳在公司院区已经坚守一个多月,当被问及感受时,他说:“能把孩子们平安送回家,是最值得欣慰和自豪的事。”

多家航空公司积极承担内蒙古高校学生返乡航空运输保障任务

自呼和浩特高校学生返乡工作启动以来,国航内蒙古公司共执行24班学生转运飞行任务,除此之外,祥鹏航空、江西航空、南方航空、首都航空、厦门航空等多家航空公司纷纷抽调各岗位精兵强将,安全、快速、周密做好各环节保障工作,共同为莘莘学子架起了归乡的空中坦途。与此同时,天津航空、重庆航空、东海航空、北部湾航空已制定计划,随时准备接受任务。

温暖回家路

“我们有回家的机票了!”接到可以回家的消息后,内蒙古师范大学的学生张敏(化名)每隔几分钟就看一下手机信息, 让她没想到的是,从通知收拾行李到拿到机票启程,仅用了一天的时间。“我很快就能坐飞机回去了”,她哽咽着和父母打电话分享了这个好消息。

返乡学生顺利登机(本文图片均由内蒙古机场集团提供)

航班平稳落地,张敏感觉“像做梦一样”。一路上,前后奔忙的老师、机场细心引领的小姐姐、整理行李的大哥、提醒大家别落下物品的安检帅哥、飞机上热心的工作人员……他们穿着厚重的防护服,忙碌的背影、温暖的关切, 让张敏的这次飞行充满了温情与力量。

目的地银川机场、昆明机场、兰州机场、厦门机场…… 纷纷举起“欢迎回家”“家乡欢迎你”的条幅,摆渡车到位、 引导人员到位、检测人员到位、专用大巴车到位……学生们心心念念的家乡,有同样一群民航人,用同样的方式,欢迎学生们回家。

从10月30日开始到11月12日,民航系统高效、协同、担当,共保障驻呼高校学生返乡包机39班,返乡学生5710人,航班目的地东至杭州、西至西宁,南到海口,涉及内蒙古自治区内、区外16个城市。“这次保障让我们看到了中国民航的速度与担当,我们当日提出转运需求,一般情况下, 第二天就可以起飞。”看着一批批学生顺利返乡,内蒙古自治区政府一位领导不禁感慨道。

一架架承载着期盼与牵挂的航班,搭载着学子们抵达温 暖的故乡。期盼儿归的父母留下了眼泪、在外求学的孩子留下了眼泪,但民航系统各岗位工作人员却露出了疲惫且欣慰的笑容。 

此时,看着群内不断闪动的消息,监管局、机场集团、空管分局、航司等单位的同志们都知道,忙碌还会继续,但心中的紧张感都松弛了下来,谈笑中,大家在猜测明天又将有多少名学生可以回到家乡,这笑声中承载了“人民航空为人民”的初心,温暖而坚定!

任务还在继续,初心始终不忘……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