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航拖欠多笔航油款,即将遭供应商“断油”

中国民用航空网综合报道,据界面新闻消息,频繁出售资产“补血”的海航,再度被爆出拖欠航油公司款项的问题。

近日,华南蓝天航空油料有限公司下发了《关于对海南航空控股股份有限公司停止供油的函》,据该份文件显示,海航于2017年10月起至今,一直未按照合同约定支付油款,已严重违反双方签订的合约,该公司多次采取电话、登门协商、发送催款函和律师函等方式进行催收,并向中国国际贸易仲裁委员会提出仲裁申请并得到立案受理,但迄今仍未收到海航支付但足额欠款,且欠油款仍持续增加。而该公司也向海航发出了最后通牒,要求海航于2018年3月16日16点前支付油款及违约金,并作出不再发生拖欠油款的书面承诺。

华南蓝天油料有限公司是1998年7月1日由中航油与香港富地石油有限公司、英国(BP)石油公司共同组建的中外合资企业,其中中航油控股51%。

2月28日,路透社援引两位行业消息人士报道称,海航集团已经拖欠了一家国有航油公司约30亿元人民币(4.76亿美元)款项。报道称,这家国有航油公司为中航油。其中引用消息人士的话称,过去6个月海航集团对中航油的未结款项大幅增加,并表示虽然海航没有完全停止付款,但只是一次支付一小部分,因此未结(余额)积累的越来越多

3月1日晚间,海航集团向澎湃新闻发出声明称,海航始终珍视与中航油等合作伙伴良好的合作关系,并保持积极、友好的沟通。目前,公司各项业务稳定开展,航班安全运营形势良好,相关业务款项持续按计划正常支付。

不过,据界面新闻记者了解,中航油、BP与海航近期共同召开会议,商讨了如何处置债务的问题。

中航油在中国215个机场、海外46个机场拥有供油设施,为全球300多家航空客户提供航油加注服务,现已成为亚洲第一大航油供应商。而中航油旗下的华南蓝天航空油料有限公司作为国内第一家跨地区的航空油料中外合资企业,曾经被中航油视为节约成本的示范

而界面新闻通过查阅发现,华南蓝天航空油料有限公司早在2006年9月和12月,在长沙机场就对包括海航在内的三家公司实施了市场化催收油款,并以此建立了该公司的油款催收机制。

公开资料显示,近几年持续不断的并购海外飞机租赁公司的股权,使得海航旗下的渤海金控在国际市场的占有份额不断提升。同样不断增加的还有海航的负债金额。2月8日有媒体报道,据统计,2018年2月海航面临的叠加还款金额超过68亿元人民币。2月9日,海航集团与中信银行在京签署战略合作协议,中信银行对海航集团战略授信200亿元,并量身定制综合金融服务方案,进一步深化双方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在近几年激进收购的海航面前,华南蓝天细致的风控也无法避免应收账款的拖欠,而对于海航来说,尽管近期获得中信银行200亿元的授信,但其头顶的债务警报仍未到解除时刻。

不久前,海航集团联合创始人,海航集团董事局董事长王健在一次内部讲话中还谈及了海航的航空业务:“中国现在订购的飞机里头,海航占了将近1/4。这张硬硬的牌是谁打的?是我们海航人为中国人打的。通过我们的租赁公司为中国的筹码又加重了一大块,也就是说帝国主义已经看到了,将来在飞机的定价权上有我们中国人的声音,有海航人的声音。”

陈峰此前向《文汇报》表示,集团从内地企业走向世界,首席智囊团队包括他自己也没有管理过全球企业,面对复杂的环境,由于经验问题,不可能要求点点滴滴都很到位。另外,“我们发展这么快,也面临整合消化问题。”由于挑战愈发严峻,期望海航集团一下子“完全掌控形势”是不切实际的,消化集团收购和整合的业务也需要时间,“所以我们正在一步一步来。”

中国政法大学商学院教授李晓曾撰文称,海航的诡异遭遇,只不过是美国为首的少数国家刻意做空中国的一个动作。就如同中国的崛起让某些人感到不自在一样。并认为,海航跨过眼前的沟坎是毫无悬念的。应吸取这次深刻的教训,时时处处牢记“精进”二字,抓紧进行业务整合,构建国内外资源之间的联动协调效应,处理好抢占高地与稳扎稳打、大刀阔斧与工笔绣花的动态平衡,进一步做精、做强、做稳。

海航就“断油”一事向澎湃新闻发表声明

3月6日上午,海航方面向澎湃新闻发来声明称,海航一如既往以旅客权益为先,持续保持安全稳定的生产运营,确保旅客的顺利出行。对于各类不实言论和蓄意诽谤,海航将依法追究责任。感谢并欢迎社会各界对于海航的关注和监督。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