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航空公司客舱服务回归安全的本质

    最近,有旅客发微博抱怨某航企越来越“抠”,吃饭的时间只有一个面包和一小瓶水,飞广州和深圳居然连可乐、橙汁都不送。最后还给出一个结论——这航企服务太差了!而面对这样的指责,航企给出的解释是民航华东管理局曾下发的《关于要求调整服务程序确保客舱安全的通知》中规定,“航空公司制定的服务程序应满足至少在落地前30分钟客舱乘务员完成所有旅客服务的程序要求”,因此为防止颠簸造成旅客和乘务员受伤,确保乘务员有足够的精力和体力履行安全职责,对飞行时间在2小时以内的航班餐饮服务有所删减。(相关报道:《航班餐缩减为一个面包一瓶水遭质疑》)

    最近,有旅客发微博抱怨某航企越来越“抠”,吃饭的时间只有一个面包和一小瓶水,飞广州和深圳居然连可乐、橙汁都不送。最后还给出一个结论——这航企服务太差了!而面对这样的指责,航企给出的解释是民航华东管理局曾下发的《关于要求调整服务程序确保客舱安全的通知》中规定,“航空公司制定的服务程序应满足至少在落地前30分钟客舱乘务员完成所有旅客服务的程序要求”,因此为防止颠簸造成旅客和乘务员受伤,确保乘务员有足够的精力和体力履行安全职责,对飞行时间在2小时以内的航班餐饮服务有所删减。(相关报道:《航班餐缩减为一个面包一瓶水遭质疑》)

    其实旅客有这样的指责和抱怨是不足为奇的,因为将民航服务的优劣归结到餐食的好坏和空姐漂不漂亮已经成为目前某些旅客的思维定式。其实,安全才是航企最基础最本质的服务,所以让服务回到安全的本质,首先就应该让飞机回归到交通工具的本质,飞机其实就是一个受着种种条件制约的交通工具而已,它受天气和航路的限制也许可能会延误,它受机上条件的限制烘烤的餐食也许不可口,但是所有民航人都在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工作在完成一个共同的目的,那就是能够将旅客安全的送到目的地。

    早在1957年10月,周恩来总理就给民航题词“保证安全第一,改善服务工作,争取飞行正常”。这几句话既科学的概括了民航工作的基本内容,还明确了民航工作的原则要求,因此50余年来,这三句话一直都是中国民航开展所有工作的指导方针。而将安全第一放在首位,这不但体现了老一辈国家领导人的智慧,更是体现了民航视安全为生命的严谨的工作态度,体现了民航处处以人为本的工作原则。而“保证”、“改善”、“争取”三个词则很好的诠释了安全、服务、正常飞行之间的关系,因为只有安全是必须不惜一切代价保证的,而服务和正常飞行,则只需根据实际情况以安全为基础进行提升和改善。

    航企是以安全为生命的,因此对安全的追求和执着也有目共睹。但是也的确存在对客舱安全没有飞行安全的关注程度高等问题。因为近年来因为个航企飞机更新都较快,飞机的机龄、客舱的舒适程度等以前决定旅客购买机票的可比因素大大降低,因此地面和空中的服务的提升就成为各航企吸引旅客的新卖点。当然这种自发性的服务提升对整个中国民航的服务提升是有很大贡献的,这本身无可厚非,同时也值得鼓励,但是我们必须清醒的认识到,其实客舱安全是飞机安全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服务的提升也是应该建立在确保安全万无一失的基础之上的。

    在句句让人触目惊心的伊春“8?24”特别重大飞机坠毁事故调查报告里,关于客舱安全有这么一段话:“负责河南航空乘务员应急培训的深圳航空乘务员培训中心没有E190机型舱门训练器和翼上出口舱门训练器,乘务员实际操作训练在E190机型飞机上进行,且部分乘务员没有进行开启舱门的实际操作训练”。当然这并不是造成空难的主要原因,但的确反映了在某些航企对客舱安全的麻木不仁,这种情况必须引起民航业内人士的重视和反思。
    目前航企关于服务制度的确因为推行成果明显、见效快、旅客接受程度高,所以经常会推行的比较顺利。而和安全相关的规章则往往扮演“幕后英雄”的角色,在推行过程中效果不明显、需要时间长,还常常会因为限制旅客某些“自由”而常常被诟病和贯彻不力。这不,就在笔者这篇文章还没写完的时候,被指责“抠门”的航企已经有改回了以往的配餐标准。笔者不知道在继续执行以往机上餐饮服务的标准的同时,能否保证局方“至少在落地前30分钟客舱乘务员完成所有旅客服务“的要求落到实处?
    安全与服务,是航企赖以发展的两个基石,他们并不是“鱼”和“熊掌”那种不可兼得的关系,安全是航企为旅客提供优质服务的基础,优质服务也能够为良好的安全记录锦上添花。良好的客舱服务本质首先是安全的服务,因此我们必须呼吁,客舱服务必须回归安全的本质。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中国民用航空网保持中立。)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