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公司的快线市场:是“机会”还是“陷阱”

  这个黄金周,令媒体兴奋的不是有多少旅客出行,也不是南方的两大台风,而是春秋航空与吉祥航空这两个小航空公司获得了京沪快线的航权。之所以如此热闹,是大家更愿意把它看作小航空公司(甚至是冠上民营航空公司)的“胜利”,是行业管制政策宽松的一种迹象。然而,在高兴之余,从企业经营的角度细看,我们不得不思考,小航空公司的机会究竟有几何?

  这个黄金周,令媒体兴奋的不是有多少旅客出行,也不是南方的两大台风,而是春秋航空与吉祥航空这两个小航空公司获得了京沪快线的航权。之所以如此热闹,是大家更愿意把它看作小航空公司(甚至是冠上民营航空公司)的“胜利”,是行业管制政策宽松的一种迹象。然而,在高兴之余,从企业经营的角度细看,我们不得不思考,小航空公司的机会究竟有几何?

  首先是收益问题。京沪线的晚上21:00之后的航班,会有多少客人?又会是怎样的客人?这个在2011年8月排名全球最繁忙航线第7位的快线市场,其旅客群体与排名第22位的“京蓉”航线有着明显的区别,在大多数市场人士眼里,这是条“带着黄金”的商务航线,其以公商务旅客为主体的市场特征,注定了旅客对航班时刻的挑剔性。因此,就这一点而言,春秋航空与吉祥航空的商务市场期望可能会落空。退一步看,也许春秋航空的廉价定位,会对旅游休闲市场带来一定的冲击。然而,如果真的是旅游休闲客人,恐怕这种21:00之后的航班,冲击力也是有限的。真正的旅游团,或许更愿意选择“夕发朝至”的列车,将住宿与交通集于一起,而不愿意选择近乎“红眼航班”,还要考虑住宿问题的空中交通了。这大概也就是所谓的传言中“市场遇冷”的原因了吧。最后就是票价水平问题,可以想象,肯定无法与京沪航线的平均价格水平相比。

  其次是成本问题。从上海到北京,然后只能在北京过夜。虽然上海与北京一样,都是大机场,但不同的是,上海是春秋航空与吉祥航空的基地,而北京不是。大机场的过夜费用,恐怕这些小公司“讨价还价”的机会可能就要小得多吧。再加上机组的住宿、交通、餐饮等一系列的费用,其成本控制的可能性有多大,恐怕是大家都明白的结果。尤其是对春秋航空这种定位于低成本航空公司来说,更是比较困难的事情,难怪有人将此比作美国航空史上的“人民捷运的最后疯狂”。

  最后就是继续发展的问题。在目前北京首都国际机场(简称“首都机场”)不但繁忙,而且拥挤不堪的局面下,这些小航空公司要想获得更多的航权,恐怕是个“天方夜谭”的事情。我们可以根据民航局发布的航班时刻分配与管理办法来看,这种机会几近没有。如果说有,也要看首都第二机场的建成了。照目前的规划进度看,恐怕至少也是2015之后的事情,春秋航空与吉祥航空在这条航线上又是否能够坚持到那个时候呢?如果坚持,又将以什么样的方式坚持呢?或许这只有春秋航空与吉祥航空的管理者才有的答案。当然,如果他们获得的是能够在当天往返的航班时刻,或许结果就不一样了。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中国民用航空网保持中立。)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