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航发展 科教先行

  9月8日,民航科教大会在京隆重召开。这次大会从保证民航持续安全和促进民航科学发展出发,全面部署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的民航科教工作,提出“十二五”民航科技教育规划工作的总体设想和方案,讨论研究民航局提出的《关于进一步加强民航科教工作的意见》。

  9月8日,民航科教大会在京隆重召开。这次大会从保证民航持续安全和促进民航科学发展出发,全面部署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的民航科教工作,提出“十二五”民航科技教育规划工作的总体设想和方案,讨论研究民航局提出的《关于进一步加强民航科教工作的意见》。

  李家祥局长在大会讲话中强调指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生死存亡在于国际竞争,而国际竞争是综合国力的竞争,根本上是高技术、高素质人才的竞争,本质上是科技和教育的竞争。因此,一个国家的现代化,关键是科学技术和教育的现代化。民航是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门,本身又是一个高科技行业,必须和国家发展战略同步,遵循和执行国家意志,高度重视、大力加强科教工作,使民航科教事业取得大发展,这是提高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增强民航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所在。

  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民航事业快速发展,年均增长17.2%,高于GDP8.4个百分点。2005年以来,我国航空运输总周转量仅次于美国,位居世界第二。在确保航空安全方面,我国民航运输飞行每百万飞行小时的重大事故率已经从1978-1987年的4.37降到1998-2007年的0.23,远低于同期0.7的世界平均水平。随着我国航空运输规模的日益庞大,如果不能做到重大事故率的大幅度降低,中国民航的安全水平将是社会公众所不可接受的。根据最新统计数据,2009年1-6月份,全行业未发生航空运输飞行事故和空防安全事故,实现连续安全飞行1592万小时。应该说,这每一项成绩的取得,每一次跳跃性的发展都有赖于科学技术的进步。例如,在航行新技术方面推广使用了仪表着陆系统II类运行、所需导航性能运行(RNP)技术、缩小垂直间隔(RVSM)空域的运行、极地航路运行、飞机平视系统(HEAD-UP系统)、高原机场运行管理等,使得航空公司的运行效率、安全可靠性得到显著提高,同时也明显改善了各机场应对复杂天气、提高保障能力的水平;航站楼内各种先进设施的广泛推广使用极大地提高了民用机场的保障能力和服务质量;民航信息化系统的建立和不断完善及国际航协BSP的引入和100%电子客票销售等,一改过去中国民航传统的手工客票销售方式,推动了中国的航空公司电子商务建设,不仅为广大旅客带来方便,也增强了中国民航的国际化程度和国际市场的竞争力。

  展望未来,不论是进一步提高空域利用率还是提高安全水平,最根本的出路在于科技水平的不断提升,而应对环境和低碳经济的挑战,依靠科学技术也将是不二法门。根据预测,今后一段时间我国民航仍然具备快速增长的环境和条件,到2020年,全行业将实现运输总周转量1400亿吨公里以上,旅客运输量也将超过美国。因此,中国民航要实现又好又快发展,顺利完成由民航大国向民航强国的转变,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是至关重要的“燃料和动力”。

  为了体现民航局的重视,此次科教大会上所提出的《关于进一步加强民航科教工作的意见》在教育培训和人才工作上可以归纳为“两个规划,一项联盟”,即《民航院校“十二五”发展规划》、《民航院校飞行、机务、空管专业建设规划》和“民航人才培养联盟”;科技和信息化工作可以归纳为“1516”工程,即“一个民航科技计划体系,五个行业重点实验室,十个科技重大项目,六个信息化工程”。同时,李局长在讲话中也指出:“十二五”期间,民航科教专项经费每年应保持在机场建设费收入的5%左右,总投入不少于30亿元。

  为了进一步响应民航局科教兴业的号召,经民航局批准,本刊将从2009年9月开始出版《中国民用航空学报》(试刊),并从2010年开始正式出版。《中国民用航空学报》将为民航科技工作者构建民航行业高层次高水平的学术交流平台,为行业科技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本文为《中国民用航空》杂志2009年第09期刊首语)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中国民用航空网保持中立。)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