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格局下求发展

  3月11日,十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举行第四次全体会议,听取关于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的说明。至此,备受关注的大部制机构改革拉开帷幕。

  3月11日,十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举行第四次全体会议,听取关于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的说明。至此,备受关注的大部制机构改革拉开帷幕。

  根据公布的《方案》,国务院将新组建工业和信息化部、交通运输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环境保护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改革后,除国务院办公厅外,国务院组成部门设置27个。其中组建新的交通运输部与民航业密切相关。原交通部和中国民用航空总局的职责、建设部的指导城市客运职责,将被整合划入新交通运输部。同时,组建国家民用航空局,由交通运输部管理。不再保留交通部、中国民用航空总局。

  对于此次国务院机构改革,国务院中编办负责人指出:这是在以往改革基础上的继续和深化,围绕转变政府职能和理顺职责关系,在合理配置职能、优化组织结构方面迈出重要步伐。改革方案凸现“六大亮点”:首先,综合考虑了改革的长远目标和当前的改革重点,国际大环境和国内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以及各方面的需要和可能;第二,突出了转变政府职能这个核心,体现了建立“服务型政府”的要求;第三,积极探索“大部门体制”,遵循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按照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的要求,推出了若干个大部门;第四,以保障民生、改善民生为重点,加强与整合了若干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部门;第五,体现了实事求是的态度,尊重地方的积极性、自主性和灵活性;第六,贯彻了精简的要求,改革后正部级机构将减少4个。

  纵观此前30年的5次行政体制改革,有专家将其归纳为四个阶段:上世纪80年代是以机构改革为主,要解决的是机构臃肿、实现干部年轻化的问题;1993年全面开始市场经济改革之后是以体制转轨为主,要解决的是行政体制不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问题;2000年我国加入世贸组织之后是以职能转变为主,目的是要建立一个服务型政府;2003年全国两会之后是机构改革、体制转轨和职能转变“三合一”的改革。可以说,每一次改革都是为了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同时也有力地推动了国家经济的发展。目前,我国正处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的历史起点上,进入了改革开放的关键时期,必须通过深化改革,进一步消除体制性障碍,切实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突出矛盾问题。

  具体到中国民航,时至今日,中国的航空运输业无论是增长速度还是安全水平都令世人瞩目。我国在国际民航组织缔约国的排名已经从1978年的第37位上升到目前的第2位,成为国际民航组织第一类理事国。能够取得如此大的发展,与民航历史上几次体制改革密不可分:1980年民航改变了原来隶属于军队的领导体制,走企业化道路;1987-1994年,民航进行了政企分开的改革,地区管理局、航空公司和机场分设;1994-1998年,改革机场建设和管理体制,初步形成民航、地方以及民航与地方联合建设和管理机场这三种主要模式;2002年民航六大集团宣告成立,拉开了中国民航历史上最深刻、最彻底的一次改革的帷幕,航空运输公司与服务保障企业联合重组、机场管理体制改革全面完成、行业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以及空管体制改革顺利完成。体制改革使中国民航实现了政企分开,有效地转变了政府职能,为民航企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极大地促进了中国民航事业的持续快速发展。

  此次,国务院机构改革中将民航与公路、水路一起并入交通运输部是遵循了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它将优化多种交通运输方式间的分工和布局,加快形成便捷、通畅、高效、安全的综合运输体系。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航空运输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非常重要的交通运输手段之一,而加快航空业发展也是实现强国战略的重要内容。位于“大交通”这个格局中的中国民航要想获得进一步发展仍然要秉承“安全第一”的宗旨,继续履行加强市场管理和宏观调控的职责。相信在大交通的格局中,中国民航业一定能在与其他交通运输方式的协调发展中开辟新的广阔前景。

  (本文为《中国民用航空》杂志2008年第03期刊首语)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中国民用航空网保持中立。)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