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拿到管理的实践这本书后,一直没能系统地认真去看完,有空就翻翻看看到现在总算看了个大概,说实话这书对我本人来说是有点厚,所以看完后一时头脑还是有点乱,不过正如这本书所说的,管理学说到最后就是要付诸于实践,因为书上所说的基本原理,有些还不是我所能实践到的,在于客观环境的各不相同,读完了这厚厚一本书,我也就大概了解一些就是管理其实就是要遵循客观规律让企业各部分做最适合时机的事,以达到整体大于各部分总和的结果。
管理的实践这本书详尽地介绍了各种环境下会遇见的管理问题,其管理的主要中心思想:就是如何让管理者把握住自己应负起的责任,正确平衡个人和组织的天平,准确找到公司发展的利益和员工发展的利益共同点。结合本人工作中感受颇深的是,公司的年度目标管理,也就是每个部门的重点工作的集合,只要各部门共同努力才能实现公司制定的年度目标,才能实现管理和效益最大化。各部门管理者要完成各自的目标就必须充分了解公司的意图,将任务细化分解到每一个基层岗位,使每一个人努力的方向与公司的目标保持一致。虽然每个岗位的职责不同,每一个人除了负担起当前工作责任外,还必须考虑到公司整体的利益,否则部门做到努力就有可能对公司的整体利益产生损害。这时管理者就必须担负管理的角色,使组织中的个人理解与组织的关系:即组织需要个人为其做出所需的贡献;同时组织也是实现自己人生目标的工具。所以个人价值的实现一半在于自身的努力,一半在于对组织的认同,只有在具备组织观念并赋予实践,制定的目标也随之实现。
在管理管理者一节指出,每个人都可以做好某件事情,但并不是谁都明白自己在做什么,三个石匠的寓言解释了什么是管理者,有人问三个石匠他们在做什么?第一个石匠回答;“我在养家糊口“。第二个石匠边敲边回答:“我在做全国最好的石匠活“。第三个石匠仰望天空。目光统统有神,说道:“我在建造一座大教堂“。
这个故事也印证了我们经常强调的“成功决定于态度”这一观点。三个砌砖工人的回答,实质上道出了每个人对“砌砖”这一工作的认识、态度,进而反映出了每个人的人生追求的目标和志向。
第一个工人把砌砖看作就是砌砖,是毫无目的的,他认为自己就是砌砖的,轻视本职工作,不干这个干什么?他认为砌砖工作是单调、平板,索然无味的,有时会把砌砖看成是负担,工作时敷衍塞责,“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缺乏责任感与进取心。这样的人自然不会有所作为。
第二个工人是为了赚钱而工作,他把砌墙看作是谋生的手段,养家糊口的营生,他认为砌砖的价值就是为了挣钱。这样,他就把自己摆在被雇佣的位置上去了,你给多少钱,我就干多少活,你不给钱,我就不干。这样的人工作积极性不高,主动性不强,不思改革,不求进取,人的主观能动作用难以充分发挥出来。这样的人自然也不会有发展。
第三个工人的工作是有目标的,他把砌墙作为一种锻炼、一种积累、一种经历,虽是砌砖工人,干的是极简单、极普通的砌墙的活,但他具有正确对待事物的态度,有理想,积极,乐观,充满自信;他不单纯把自己只看作一个砌砖的,具有人生追求的目标和志向,因而热爱本职,工作才是有激情和有创造性的。正是因为有了正确的认识、积极的态度和远大的志向,他才最终成为了有名的建筑师。
我们公司的每一个员工,都要向第三个砌砖工人学习。公司任何一个岗位,即使是最简单、最不起眼的岗位,都需要员工认真、负责的进行操作,对每个岗位我们必须要有正确的认识、积极的态度,只有干一行,爱一行,才能精一行,爱岗才能钻进去,敬业才能有作为,不要有“这山望着那山高”,或自暴自弃,“破罐子破摔”的想法。只要我们对工作精益求精,一定能够收获胜利的果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