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5月16日上午10时38分,沈阳机场急救站的医护人员忽然接到信息:“有飞机失事,立即启动应急救护预案,全体人员立刻赶往出事地点。”沿跑道北望,甚至可以看到滚滚浓烟正在升起。在岗的医护人员立即搭乘急救车在警报声中出动,下班、休息的医护人员接到消息后也同时按“预案”和“演练”的要求搭乘各种车辆赶往指定地点。关键时刻,日常的“演练”发挥了作用,最先赶到事发现场的医疗急救力量就是“沈阳机场”的急救车和医护人员。
5月16日上午10时37分,飞龙航空公司一架注册号为“B-3801”的“运12飞机”在执行人工増雨任务时,从沈阳桃仙国际机场起飞后不久,在机场东北侧约1.2公里附近坠毁,机上全部3名机组人员成功跳伞、造成“1人重伤,2人轻伤”,均被送往医院。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小型、多用途飞机正在走入沈阳人民的生产和生活。这次出动,甚至为全国机场的医护人员都提出了一个新的课题:在新形势下,如何发展机场应急救护事业,才能有效保障我们未来多层次需要的航空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