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llow me!”—探访地面引导员的“接机”生活

(通讯员 冯明远)五一小长假将至,南航平均每日在乌鲁木齐进港航班达到了95班,从06:50第一班进港到第二天凌晨01:39最后一班,每一个航班的安全停靠时都有手拿指挥棒的机务引导员,指引着飞机慢慢停靠在机坪上。这些一直守候在机坪接飞机“回家”的人,是机坪上最易被忽略的劳动者。五一前夕,记者来到机坪,体验飞机引导员在机场“极地”上常人所不了解的工作辛劳。“Follow me!”—探访地面引导员的“接机”生活
图:黄晓博指挥飞机滑入停机位-冯明远
“指挥”手势必须精准到每个动作
12:45分,黄晓博接到指令,一架波音777客机即将降落,他和搭档张志长提前来到廊桥下等候。工作间隙,张志长向记者展示了工具包里的东西:两支指挥棒和一副耳机。黄晓博告诉记者:“别看五分钟左右飞机就停靠完毕了,可引导飞机的动作来不得一点马虎,稍有偏差就可能导致飞机不能准确停靠在停机线上,甚至发生碰撞障碍物等安全问题。所以即使我现在能够独立完成引导飞机的任务,但也一直没有放松练习。”
13:07,由北京飞来的CZ6904航班降落在乌鲁木齐国际机场。随着巨大的轰鸣声,飞机在后挡风玻璃上贴有大大的“FOLLOW ME(跟着我)”的引导车带领下,向停机位缓缓驶来。黄晓博挥动起手中的指挥棒,以标准的姿势指挥机长驾驶飞机进入指定的桥位,在张志长的监督下,飞机准确的停靠在39号桥位固定的停机线上。记者估算了一下,指挥一架飞机停进停机位,大约用了5分钟的时间。
“引导员要运用不同的动作来给机长下达指令。” 黄晓博告诉记者:“我们的指挥棒是红黄相间并带有夜光功能的,仅指挥飞机停入机位有八种指挥动作,每种动作代表前进、停止、转弯等不同的信号,如转弯对准机位中线、停止转弯向前滑行、停止滑行……手臂运动的速度和幅度,要对应飞机的转弯幅度、滑行方向,如果快速挥动,就是告诉机长可以开快点。越靠近停机位的时候,挥动的速度就会降下来,让飞机慢慢滑进停机位。这些动作,是仅有飞行员与我们才能懂得的手势语言。 ”
张志长告诉记者,指挥B777转弯和对正滑行线对指挥动作要求更加严谨,对安全的精益求精要到每一个动作和手势上。“B777驾驶舱离地面就有六米多高,要让机长看到指挥棒,至少要站在二十米远的地方指挥,动作更要规范标准!” “Follow me!”—探访地面引导员的“接机”生活
图:黄晓博在头顶做出交叉,指示飞机停下-冯明远
机坪噪音下练就默契
按照行业规定,接飞机要由指挥飞机人员与监护人员共同完成。今天,黄晓博是指挥员,要通过规定的指挥飞机动作,与机组人员沟通完成飞机的转弯、滑行、停车、关闭发动机、松刹车等动作。张志长是监护人员,主要职责是监护飞机滑行过程中的安全,通过手势给指挥员发出信号。
采访期间,因为机坪上的噪音非常大,特别是飞机起飞、降落的时候,发动机巨大的轰鸣声震动耳膜,使工作人员基本上是在“吼”的状态下进行交流。黄晓博告诉记者,机坪上的平均噪音都要在90分贝以上。飞机起飞时,噪音可达到100分贝以上。
“在机坪工作,用不了多长时间就会变成个‘大嗓门’。”黄晓博说,跑道上每一架飞机的起落,包括短停飞机使用APU的噪音,都使机坪上的工作人员不得不提高嗓门说话。“再大的嗓门,也比不上发动机的声音啊!” 张志长说,“我们有很多工作都需要沟通交流,特别是飞机引导员和监护员之间,必须保持畅通的联络,所以我们会借用各种手语。但更多的,还是要培养工作的默契和配合,能够按照准备按部就班做好飞机引导工作,减少噪音对我们影响。” “Follow me!”—探访地面引导员的“接机”生活
图:飞机廊桥对准瞬间—冯明远
无关扮酷的太阳镜
正值春季温度适宜,阳光虽然刺眼,但晒在人身上暖洋洋的,是机坪上难得的舒适季节。 “再过一阵子,就必须戴墨镜了。”张志长告诉记者:“因为机坪是没有任何遮拦的水泥地面,阳光会通过地面反射。如果不戴墨镜,眼睛一会儿就受不了,而且还特别容易发晕。墨镜几乎成了我们的随身必备品。”
“要是你夏天来,估计还会中暑呢。”黄晓博说:“夏天机坪上的最高温度超过40℃,中午机坪上热气升腾的时候,都出现幻影。 ”记者了解到,机坪号称乌鲁木齐机场的极地,冬天最低气温会降到-30℃以下。而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机务员工一天起码要在机坪上工作七八个小时。长期暴晒在太阳下,小伙子们一个个被晒成了古铜色。
 “世上没有不辛苦的工作!” 张志长笑着说:“但没有辛苦和汗水,哪会有我们的价值和收获?”说完,两人继续忙碌起来。此时的机坪,成为飞机栖息的巢穴,承载着无数架飞机的起落,承载着无数旅客纷至沓来的脚步,也承载着机务劳动者平淡而精彩的生活……“Follow me!”—探访地面引导员的“接机”生活
图:飞机下一片忙碌,而不远处,旅客正在通过廊桥。—冯明远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