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民航协同发展研究中心正式挂牌成立

中国民用航空网讯:9月20日,推进京津冀民航协同发展研讨会在中国民航大学召开。会上,中国民航大学党委书记景一宏和民航华北管理局党委书记韩钧共同为京津冀民航协同发展研究中心揭牌,中国民航大学校长董健康、韩钧分别致辞,并就推进京津冀民航协同发展开展专题研讨。中国民航大学党委副书记于剑主持大会。

京津冀民航协同发展研究中心由中国民航大学与民航华北管理局共同成立,并获中国民航局批复同意,是中国民航的行业智库。

大会宣布了京津冀民航协同发展研究中心组织机构,并发布中心研究课题。中心主任委员单位由民航局计划司、民航华北管理局、中国民航大学组成,委员单位由民航局相关司局、京津冀地区四大机场和国航、东航、南航、海航四大航空公司等单位组成,京津冀民航协同发展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首批成员共有8位权威专家学者,分别来自英国国际航空运输发展研究院(智库)、中国民航大学、中国民航科学技术研究院、南开大学、天津大学、福州大学等单位。

京津冀民航协同发展研究中心近期拟就三个课题进行研究,分别是:一、京津冀区域机场协同运行模型研究;二、大型国际航空枢纽航线网络模型研究;三、京津冀空域优化模型研究。

董健康代表学校对来宾表示欢迎和感谢。他指出,京津冀协同发展作为一项重大的国家战略,推动力度空前。交通是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要环节,被列为先行合作领域。董健康表示,中国民航大学将继续发挥多学科优势,将学术力量与社会力量相结合,将理论研究与行业生产运行相结合,继续围绕京津冀协同发展中前瞻性、基础性、现实性、重大性问题开展研究,解决京津冀民航运输协同发展中的根本性问题,充分发挥行业特色新型智库咨政建言、理论创新、舆论引导、社会服务、公共外交等重要功能,持续提高服务行业能力和水平,为京津冀一体化战略和民航行业科学决策提供长期、持续、稳定的思想库支持。

韩钧指出,京津冀协同发展是国家战略,京津冀民航协同发展是民航业落实国家战略、助力区域经济发展、促进京津冀地区民航科学发展的重要战略举措。希望京津冀民航协同发展研究中心对标国际一流智库,为推进京津冀民航协同发展提供高质量的政策建议和高水平的智力支持。韩钧建议,京津冀民航协同发展研究中心要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将主要工作与京津冀民航协同发展的当前任务和长远目标紧密结合起来,提出操作性强的建议方案,提供切实可行的研究成果。同时坚持开门办中心,吸引汇聚国内外优秀专家学者,集思广益,争取快出成果快出人才,把中心办成一流智库。

会议期间,民航华北管理局京津冀民航协同发展办公室主任潘晚英、中国民航大学李艳伟博士、首都机场集团副总经理阎欣、民航华北空管局副局长颜晓东、中国民航大学郑兴无教授分别作题为《京津冀民航协同发展工作开展情况》、《京津冀一体化背景下首都机场与新机场“双枢纽”运营模式思考》、《推进京津冀民航协同发展的机场战略》、《京津冀民航协同发展的空域资源问题探析》、《京津冀民航协同发展的航权问题探析》的主题发言,与会代表就京津冀民航协同发展展开了广泛而充分的讨论与交流,达成了许多共识。

相关专家学者,京津冀民航政府管理部门、机场、航空公司等单位主管领导,中国航空运输协会、中国民航机场协会等单位代表70余人参会。

据了解,早从2005年起,中国民航大学即利用多学科优势,组织科研团队,提交大量研究报告,发表系列研究成果,促进京津冀民航协同发展。学校2013年向民航局提交《京津冀民航运输协同发展研究报告》,为局方出台《民航局关于推进京津冀民航协同发展的意见》提供决策支持。之后陆续与民航华北局、京津冀机场,天津市交委等单位合作,在广泛开展研究的基础上,形成《京津冀主要机场航线网络结构研究》专题报告,为明晰京津冀各机场功能定位、航线网络优化提供理论支撑。与石家庄机场对接,完成《京津冀一体化背景下石家庄快件集散中心建设可行性研究》。受天津市交委委托,调研天津市航空货运发展,开展《促进天津市航空货运快速发展实施方案》编制等工作。同时,中国民航大学也积极主动引导社会舆论,借助论坛、沙龙、会议等多种形式传播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并就世界级城市群建设、机场群建设、航空枢纽竞争力、区域经济发展等议题持续发声。(记者 朱瑞新 摄影 庞杰)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