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通用航空金融论坛在天津召开

中国民用航空网讯:9月4日上午,由天津东疆保税港区管理委员会、金融时报社共同主办的2018年通用航空金融论坛,在天津万丽宾馆精彩呈现。来自国内外的200余位通航业界精英济济一堂,共同总结通航金融的发展现状,展望美好未来。

本次论坛的召开,适逢通用航空政策红利不断释放,有力改善了通用航空发展环境。去年,全国人大对《民用航空法》作出修改,取消通航经营许可前置审批、通用机场建设行业审批等事项,为企业准入提供了极大便利;今年1月民航局施行新的《国内投资民用航空业规定》,全面放开通用机场和行业其他主体之间的相互投资,基本取消了国内各类主体投资通用航空、通用机场等的准入限制,给通航产业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在一系列政策利好的推动下,通航机场、航空器、运营企业总量增长迅速,飞行量涨幅明显,通航发展持续升温。特别是近期,民航局大力推行通用航空分类管理,推动修订通航法律法规及管理制度,有望带动新的产业投资热潮。与此同时,与通航租赁紧密相关的海关、税务、外汇政策利好频传,一体化通关、进口环节增值税改征、增值税季度申报、租赁母子公司外债共享等政策措施,为通航金融发展提供了良好政策环境。

天津东疆保税港区管委会副主任杨柳女士在致辞中表示,在部委和业界的关心、支持下,东疆保税港区航空金融产业不断改革创新,持续保持较快发展势头,产业规模不断壮大,已聚集了一批知名的国内外通航租赁公司。在发展过程中,亮点颇多。特别是近一年来,东疆在支持国内通航租赁公司加快发展的同时,相继引入Milestone、Waypoint、LCI、Falko等国际大型通航租赁公司落户,还吸引了上海金汇通航和中瑞通航等通航运营公司在东疆设立租赁平台,使通航租赁企业更趋多元化、专业化和国际化。参与主体的多元化,带动了业务规模的快速增长。截至今年7月,东疆租赁企业累计交付1207架飞机,包括公务机、直升机、训练机、水上飞机等在内的通用航空飞机达267架,较2017年增加43架。与此同时,专业化经营逐步兴起,带动行业经营水平不断提升。国内首单直升机经营性租赁业务,以及首单直升机跨境经营性转租赁业务相继在东疆完成,引领国内通航租赁产业向专业化经营迈进了重要一步。

她还表示,下一步,东疆将紧跟国家政策导向,紧贴行业发展需求,发挥国家租赁创新示范作用,全力做好以下工作:一是因地制宜地发挥保税港区功能和产业优势,挖掘产业需求,逐步拓展建立“保税、交易、展示、仓储、维修、培训”等多维一体的产业化服务平台,进一步完善和延伸东疆通航服务产业链条,持续优化营商环境;二是加强与民航大学、国际航空运输协会(IATA)、中航协通航分会、民航管理干部学院等专业机构的沟通联系,促进境内外企业、行业间交流,探索产业进一步发展的路径和机遇。

民生金融租赁股份有限公司公务机租赁部副总裁周丽娜女士主持论坛

中国航空运输协会通用航空委员会总干事王霞女士以“中国通用航空金融产业发展新动向”为题,解读了民航局通航工作领导小组第四次会议重点内容,分享了通航产业发展数据:截至2018年6月底,全国通用航空行业完成生产作业飞行43万小时,同比增长14.7%,已在中国民用航空局取得使用许可证的通航机场共168个,2018年新增93个,新引进航空器已超过118架,获得通用航空经营许可证的企业新增39家,申请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经营许可证的企业已达3000家以上。她表示,近一年来,海关、税务、外汇等部门政策措施不断,如免征飞机租赁环节的进口环节增值税,将租赁环节税率由17%降低为16%,允许租赁公司按照季度申报增值税,实施租赁企业外债便利化试点等,都对通用航空租赁形成利好。

东方通航战略规划部部长司瑞先生发表题为《新环境下通航企业如何实现稳健发展》的演讲。他认为,通航市场类似长尾市场。通航市场需求刚性差异较大,传统工业、农林业对通航服务的刚性强,民生领域则需求弹性大。谈到通航市场发展趋势时,他表示,通航市场未来可能会呈现两极分化,规模较大的公司将逐步趋向区域化多元覆盖,而规模较小的公司则趋向专业化地域服务;从业务份额来看,传统行业市场份额存在进一步集中的可能;从运营能力来看,传统业务与新业务由于商业模式、运营模式等差异可能形成竞争能力的再次细分。企业应适应长尾市场的战略,做强核心业务,做大支撑业务,做优延伸业务;适应监管要求的安全管理,做好以一揽子安全管理体系为基础的内控管理、以外部审计为核心的外控管理,以自律文化为支撑的自我约束机制;适应行业趋势的商业模式,向“运营商+”的生态圈模式转化,连接商业平台端、维修平台端、培训平台端、政府任务端、无人机运营端。

Waypoint副总裁Philip先生在演讲中表示,中国民用涡轮直升机在2017年达到581架,较2016年增长17%。其中,医疗救援(EMS)直升机从2015年的4架迅速增至2017年的47架,成为直升机数量增长的关键驱动因素。他认为,尽管中国的直升机机队增长率维持了亚太区最高,但是直升机租赁仍处于相对较低的水平。据他统计,在中国直升机市场,租赁渗透率目前约为25%,而澳大利亚、新西兰、日本等亚太区主要国家的直升机租赁渗透率均在50%以上,菲律宾、印尼、印度、泰国甚至超过60%。Philip据此估计,中国直升机租赁的潜在渗透率接近60%。他还介绍,对承租人来说,经营性租赁相比自购和融资租赁,具有资金成本更低、没有机位要求、利于机队升级、无残值风险、资产出表等好处;通过东疆租赁平台与中国客户开展业务,相比跨境直租,客户无需缴纳预提税,并可缴纳更低的海关保证金。因此,利用东疆租赁平台面向中国直升机租赁市场开展经营性租赁业务,将是一个很好的选择。Philip透露,Waypoint已与几家主要的中国客户合作,将飞机装进其东疆SPV,以帮助客户获取最大利益。

中航国际租赁有限公司航空租赁部副总经理 陈伟忠

中航国际租赁航空租赁部副总经理陈伟忠先生发表了题为《中国通航飞机租赁市场的现状、挑战以及机遇》的演讲。他总结了当前通航飞机租赁市场的现状特点,表示目前从事通航飞机租赁的企业少,租赁在通航市场的渗透率不高,仅约为14.7%;通航飞机标的资产复杂,机型多、价格浮动变化大,导致通航租赁公司持有的飞机资产分散;通航租赁公司风险责任高,不能有效监督资产状态,较难处置和变现资产等。他认为,通航租赁市场目前存在一些挑战,例如,大多数通航公司经营困难,没有可持续发展商业模式;国内通航市场未完全培育,通航企业仍以作业为主,新型通航市场领域如应急救援、城市安防、客货通勤运输和航空旅游等市场未完全开发;业务同质化严重,同时也找不到新兴增长点。关于未来通航租赁市场发展的机遇,他预计我国通航短途客货运输将逐步兴起,未来五年约需100架左右通航飞机,来满足短途货运、通勤航空需求。同时,航空医疗救援、航空护林、城市安防、“航空旅游+培训/滑雪/通勤”、通用航空培训都是通航市场潜在爆发点,将为通航租赁公司带来发展机遇。

ATR中国区首席代表兼销售副总裁王旗

ATR中国区首席代表兼销售副总裁王旗先生发表题为《提高航空通达性必由之路——ATR通航短途运输解决方案》的演讲。他首先分析了国内短途运输和支线航空市场面临的三个问题:一是国内民机机队中100座以下支线飞机占比极小;二是中国支线市场大量使用百座以上飞机执飞短途航线,高度依赖补贴;三是交通量集中于大机场,支线机场大量闲置。他认为,短途运输是通航市场的空白,应该大力发展,主要好处在于:可以提供便捷、可支付的航空短途运输服务,增加旅游区的航空链接,带动当地经济;疏解枢纽机场的非核心功能;不受制于低空开放政策,提升闲置民航公共运输机场的利用率。他还在演讲中重点介绍了适于短途运输的ATR42机型,并表示相对于喷气支线,ATR42更经济,也是培养飞行员的最佳过渡途径。

小组讨论1:借鉴国际经验,通航金融服务民生经济案例分享

核心观点:航空医疗救援市场潜力大

中民国际融资租赁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魏桃李表示,通航救援是通航领域的热点,因其服务民生、抢救生命,是一个公益性行业,也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反响。通过这几年的摸索,通航救援逐渐形成了独特的商业模式和盈利模式,也越来越多的引起资本市场的关注,现在可以看到,从事通航救援的企业在资本市场表现较好。

中国民航管理干部学院彭剑桥先生也认为,航空救援是新型领域,在逐步发展。随着行业主管部门以及地方政府的相关政策的进一步松绑,这个行业的发展会越来越好。

金汇通航近年来在直升机医疗救援领域走出了一条特色经营之路,赢得了市场认可。该公司天津公司副总经理魏兴重点分享了金汇通航在医疗救援方面的经验做法。

对于保险公司如何与医疗救援绑定,推出适合市场的产品,人保财险北京市分公司总经理助理任昊认为,这个产品一定要是分散型的,而涉及人的分散型保险主要是意外险和大病险。从现在的主要推进方向上,把救援的产品,无论是给付型产品和补偿性的产品,都嵌套在以人的生命权和健康权为基础的保险下,来推动医疗救援的快速发展。

关于中国航空救援的规划,Alton Aviation 总经理马敏女建议从空中医疗救护入手,考虑由国家层面协调建立资源共享机制,保证真正需要救援的时候,需要救援的人或者机构不需要考虑如果被救援了钱从哪里出,可能要解决成本由谁分担的问题。她还认为,在偏远山区、靠近森林或易发自然灾害的云南、四川等地区,通航机场的规划不应仅仅关注旅客流量是否可以达到盈利,更多要考虑如果发生自然灾害或者造成人员伤亡怎么解决空中救援的问题。她建议,机场布局可根据国家自然灾害发生的情况进行适当调整。

对于资源共享机制,北京市红十字会999急救中心空中救援办公室主任贾崇跃先生表示,北京999救济中心正在研究推进。他也认为,应该有一个类似联盟的智慧平台,这当中有指挥调度平台、联盟成员,所有的通航企业都可以参与进去,分享自己所在地域的医疗急救资源,只要它是符合医疗急救就可以。

地产策划专家蒋雪峰从航空救援与地产结合的角度谈了自己的观点。他分析,从行业数据看,现今购房消费者除了关注房地产、房屋本身质量以外,越来越关注房产配套服务体系。空中救援服务对于房地产服务体系是一个非常新的领域。对于房地产行业而言,空中救援对于业主、对于购房者的意义不仅仅在于紧急救援时刻的生命保障,更多在于日常对业主安全感的提升。随着外来人口进入和城市快速扩张,城市核心地块已非常稀缺,大量优质项目开始布局在城市边缘,而主要医疗资源往往集中在城市核心区,长距离和交通拥堵对紧急医疗救护形成非常大的挑战。空中医疗救援可以有效解决这个问题。因此,他认为,空中紧急救援跟地产行业未来有更多的对话空间,市场潜力非常大。

小组讨论2:商务航空和通航运营观察

—飞机引进、营销运营保障、金融多元化发展

核心观点:公务机市场趋向理性

该小组讨论由民生金融租赁公务机租赁部副总裁周丽媛女士主持。六位嘉宾重点就国内新政策、中美贸易战的影响分享了各自观点。

对于近年公务机市场的变化,兴业金融租赁航空事业部副总裁李娜娜女士表示,今年市场上有非常直观的感受,就是客户变得非常理性,会更多的权衡是否对买公务机有实际需求,公务机在境内用的多还是境外用的多,航程有多少等。她还表示,伴随着公司十来年的发展和客户的积累,明显感受到,在金融危机或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时候,公务机作为时间机器对工作效率的提升对很多客户来说更加重要,所以公务机包机时刻非但没有减少,还有所增加。

华龙商务航空执行总裁武冰女士也表示,公务机包机市场也趋于理性,客户在机型选择和价格比对等各方面都非常理性,不再追求最好机型,更多匹配出行习惯、出行人数等,同时也非常注重运营商的安全风险管理能力和运营服务水平。对此,从业者乐见其成。

北京大成律师事务所周瑶女士谈到,近一年来公务机市场不断回暖,从交易当中也经常会有这样的体验,客户现在有更多理性消费,在公务机机型选择、资产配置、融资渠道、税收筹划等方面,愿意请专业人士帮助设计最有利的整体架构,这是最早一批公务机客户没有考虑过的。

航联保险通航事业部总经理王伟先生就通航保险的差异进行了详细解析,认为租赁公司对公务机不用太多关注保险,对其他非公务机,要加大保单管理力度。一旦发生事故,保险是租赁和通航企业的第一道防火墙。

(以上内容根据文字材料和现场录音摘要整理,未经发言嘉宾审核,不代表嘉宾最终观点)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