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机场揭秘A-CDM系统大数据应用

中国民用航空网讯:作为全国新晋的千万级机场,目前宁波机场在用的航站楼面积仅4.35万平方米,设计年旅客吞吐量380万人次。根据民航局公布的统计数据显示,去年,宁波机场以24.8%的增幅位列全国37个千万级机场第一,成为2018年首个新晋千万级机场俱乐部的机场。
在这份亮丽的成绩单背后,近两年来宁波机场却面临着航站楼面积有限、硬件条件制约、高峰时段航班保障量受限等不利因素,机场一直处于满饱和运行状态。为在现有状态下,给旅客提供最优质化的服务,宁波机场采取硬件不足软件补,提升机场运行效率。这其中,A-CDM系统发挥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一直在为安全运行保驾护航。
日前,经民航局运行监控中心、华东地区管理局、机场协会等单位专家评估,宁波机场A-CDM系统评为最高水平的“A”级,成为全国第十二个、今年第二个通过评估的千万级机场。
A-CDM系统的全称为机场协同决策系统,是一个通过共享信息,实现协同决策的流程驱动管理系统。从机场内部来看,该系统整合机场所有保障单位的资源和信息。登入该系统就能清晰地看到各个机位以及各个航班的保障进程,通过一环紧扣一环的流程管理,让航班保障工作变得更加智能和高效。从机场外部来说,该系统成功地将航空公司、机场、空管三方联合起来,实现数据共享,无论航班是在地面停场还是在天空飞行,都能全程实时监测航班动态。
“其实机场所有的流程优化、系统升级工作归根结底都是为了让旅客有更好的出行体验。现在整个民航业在发展,以前我们说要让旅客‘走得了’,现在必须得让旅客‘走得好’才行。A-CDM系统实现了航空公司、机场、空管三方的数据共享,一旦机场方面发现航班有延误的可能第一时间能和空管沟通,协同合作尽力让航班不延误或者少延误,尽最大程度提高准点率,改善旅客出行体验。”机场工作人员告诉记者,A-CDM系统通过优化资源利用和改善时间节点可预测性,来保证各单位间信息畅通,进一步充分调动保障资源,提升资源利用效率和机场整体运行效率,尤其是重视进一步提升机场地面运行效率和大面积航班延误下的快速响应、处置能力的建设。
多年来,宁波机场始终把提升管理水平和运行效率作为头等大事来抓,推进A-CDM建设就是其中一项重要的举措。机场从2016年开始就提出了通过大数据、互联网、物联网等新技术应用来提升机场运行效率的战略,并于2017正式启动建设A-CDM系统。
经过努力,该系统于2017年的10月正式上线。经过不断优化和完善,目前系统已具备机场运行态势监控、航班状态和保障进程管控、气象形势分析、空地协同放行、航班调减等一系列功能,对机场加强运行形势研判、加快信息传递、规范地面保障、提升联动协同、提高保障效率、加快航班放行等方面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目前,系统用户已覆盖了空管、航空公司、地服、油料等运行主体,用户数量近千人,成为机场运行保障及管理的重要平台。据统计,2018年宁波机场吞吐量同比增幅居全国千万级以上机场第一名的成绩,2019年春运宁波机场更是刷新了单日客流44912人次的新高,此外,2018年宁波机场各单位协同抢救过站不足及放行临界延误航班2281架次,放行正常率同比提高了5.65%。下一步,宁波机场将继续加大A-CDM系统建设,继续丰富完善系统功能,同时结合机场三期工程信息化项目的建设工作,进一步加强数据共享和融合,实现宁波机场协同决策能力再提升,进一步提高航班正常性水平和旅客满意度,努力将机场打造成为平安、绿色、智慧、人文的现代化四型机场。(黄跃光 李乐炯 赵子瑜)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