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家界荷花机场自主研发飞服综合处理系统

中国民用航空网通讯员张慧报道:7月,走进张家界荷花国际机场(以下简称张家界机场)航管楼飞行服务室,飞行服务管制员端坐在“L”形的操作平台,现场忙碌有序。在电脑显示器界面的快速切换之间,以前需要数小时才能做好的飞行计划、航班统计、预报生成、报文拍发等工作,现在可以即时完成。这得益于张家界机场自主研发的飞行服务综合处理系统,通过集成大数据,让飞行服务越来越“智慧”。

飞行服务综合处理系统于今年7月1日正式投入运行,这也是张家界机场迄今成功自主开发的第4套航务运行管理系统。其精准高效的系统功能和简约美好的界面设计,极大提高了飞行服务品质和机场运行效率。今年上半年,张家界机场航班正点率为87.93%,同比上升了6.3个百分点。

 

未雨绸缪 创新搭建系统平台

慎思明辨,笃行致远。顺应时代潮流,把准行业脉搏,紧贴发展实际,高瞻远瞩,把控全局,才能找到创新发展的风口,打造高质高效的平台。而创新的灵感并非从天而降,它犹如大海上初露桅杆的风帆,是生长在高高的机场空管平台的梦想。

时光拨回到2016年,当时张家界机场制作飞行计划、航班统计、报文拍发等大部分工作都依赖手动抄写或录入。虽然手工操作基本能保障当时的运输量,但往年都会发生1—2起航班计划做错或漏做事件,且随着机场的快速发展,未来如何在有限的人员条件下,尽可能提高工作效率,减少人为差错?习惯了从长远考虑和谋划课题的飞行服务管制员肖锋反复琢磨着。

依靠手工操作,且飞行服务的全流程没有一套可以协同操作和科学管理的系统,这是容易出现错、漏、忘的关键所在!可以建设一个数据集成平台,把飞行服务相关工作一揽子植入,实现飞行服务数据化、自动化、系统化、集约化!瞬间迸发的灵感让肖锋激动不已。2016年4月,依着大脑中的雏形,肖锋开始动手。

然而系统搭建之初,技术上的“拦路虎”不少,最头痛的“卡脖子”问题就是串口通讯问题。因为机场飞行信息来自机场航务部通导站,通导通过串口发送电信信号到飞行服务室,所以系统建成的关键是顺利解码信号,生成相应的字符串和报文。肖锋尝试了多种方法,如网络抓包软件、数据传输解析等各种解码格式,但均未成功。

道阻且长,行则必至。非软件开发科班出身的肖锋,凭着一股子钻劲、韧劲、拼劲,付出了多出专业人员数倍的努力。“时刻在思考,上班理思路想办法,下班动手解决问题。”肖锋这样形容自己的常态。要彻底解决解码问题,就要筑牢根基,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

磨刀不误砍柴工。三个月的时间,肖锋通过购买相关书籍、网上查找网络传输知识,不仅熟练掌握了解码技术的底层知识和原理,娴熟使用网络和数据库,还能提升系统性能、优化系统功能,后续平台建设的诸多问题一步步迎刃而解。

 

新增功能 驱动运行效率提升 

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在创新发展的道路上,张家界机场一刻不停地奋力奔跑。2019年,张家界机场航班架次迅猛增长,持续完善、蛰伏多时的飞服综合处理系统适时启用,多个新功能带来的是机场整体运行效率的大提升。

“走一步看三步,对复杂的系统一点点做,先进的功能提前谋划,不断新增功能,巩固成果。”张家界机场航务部副经理欧阳维和介绍。结合机场运行实际,有的放矢,对症下药,亮点频出。

自动生成次日计划。过去,飞服管制员每天要花近2个小时手写飞行计划,且航班飞行时间经常临时变更,很容易发生预报错、忘、漏。现在有了飞服管理系统,把报文数据转换成需要的格式,系统即时生成次日飞行预报,人为差错率接近0,工作效率和准确率大幅提高。

自动导入航班信息。每天航班结束后,飞服管制员要详细登记和整理当天所有航班号、申请、许可、落地时间、不正常原因等信息。过去,管制员要一个个航班手工登记,次日上午交给机场站调,站调再逐一输入到民航航班正常统计系统。

用过去的方式手工录入近90个航班信息,至少要1个多小时。现在有了飞服系统的自动导入航班信息模块,彻底告别了手工录入航班信息的历史。仅需5分钟即可完成当天所有航班信息的导入、检查、复核等一系列工作,系统生成电子表格,拷到U盘后即可导入航班正常统计系统,避免了手工登记的差错可能,更节约了大量时间。

优化报文处理。机场飞行服务中心每天要收发大量报文,以前航班少,对系统接收的报文数据并没有进一步处理。但随着航班量的不断增加,各类报文越来越多,影响处理速度。2018年,系统进一步完善了查询报文、拍发报文,优化了生成信息、备降航班,实时过滤无关报文。现在,每天收到的报文减少80%以上,工作效率显著提高。

 

升级模块 避免飞行数据差错

新技术带来了新变化,新变化带来了高效率。张家界机场坚持适应变化、把握变化、驾驭变化,根据业务量的快速增长,以“钉钉子”精神,从细节处入手,持续优化升级模块。

优化延伸服务。机场延伸服务是指在飞机落地后,机场为出港航班提供放行单、飞行天气、PIB航行通告等资料。机场上机服务人员会在飞机起飞前报送相关资料给机组并签字确认。虽然这是飞机安全飞行的重要一环,但并非所有始发航班都需要提供延伸服务。如7月10日,当天张家界机场出港航班共49个,有23个需要上机服务。

延伸服务模块优化前,上机人员手上的送机单会显示当天所有出港航班,不利于查看需要上机服务的航班。模块升级后,上机员所持送机单经过滤,将所有需要提供上机服务的航班按起飞时间顺序列表,送机单一目了然,没有再出现漏送、误送、晚送等情况。

优化航班架次统计。过去,每天进出港航班数量统计是手工数航班架次,费时长。现在航班日报、月报、季报、年报、各航司航班比率均通过系统自动生成,实现多维度、各时段随机查询,国际航班架次单独显示,并快速生成电子档,市场分析、数据查询变得更方便、精准。

优化拍发报文。作为机场航班信息的“始发站”,拍发各类报文,上传下达信息就显得至关重要。当飞行计划因各种原因导致目的地发生变更,机场飞行服务室需要迅速拍发变更报文至航路相关各单位,要输入更改航路的近20项信息,费时费力易出错。航务部根据张家界机场航线特点,系统存储本场所有航线航路信息和备降返航场,只需点击变更的航班号,进入拍发报文界面,选择备降城市,相应的电报报文即刻自动生成,从根本上避免了发报出错的可能。

“聪明”的数据集成系统让管制员从此摆脱繁杂的信息书写和台帐登记,集中更多精力保障高效率运行和高品质服务。

持续升级 优化飞服系统功能

吹响创新发展的“冲锋号”,牵住智慧运行的“牛鼻子”,张家界机场坚持立足长远,夯基筑台,立柱架梁,不断攻坚拔寨,啃硬骨头,完善升级,确保安全高效,打造行业标杆。

飞服系统的直接使用单位虽然是飞行服务室,但飞行服务信息使用和工作衔接单位几乎涉及机场的所有运行部门,因此这个信息“中枢”是否精准、运行管理是否高效,直接关乎机场安全运行状况。

为了保障机场正常运行,确保系统万无一失,从今年4月飞服系统进入试运行,到7月1日正式独立运行,系统经过了3个多月的试用期。试运行期间,过去的飞服系统和手工方式与新系统同步使用,便于随时从系统运行安全、便捷、高效等多维度进行比对,层层把控,环环相扣,及时发现欠缺,优化系统功能。

4月初的一次航班计划制作中,预报员发现用飞服系统制作的次日航班计划与手工抄写的有出入,系统生成的航班计划少了FM872航班,经反复核对,发现当天有CZ8727航班,之所以漏掉了FM872航班,是系统无法识别部分数字相同的航班号。发现这一问题后,飞服管制员立即与肖锋沟通,很快得以解决。

而这只是试运行中遇到的一个小“故事”而已。据了解,试运行期间,机场塔台、飞行服务室、现场指挥室等部门累计发现10多个系统bug,全部在第一时间解决。同时,飞行服务室广泛征求机场塔台、站调等相关使用部门的合理改进建议,精雕细琢,精益求精,完善升级,力求系统方便实用、信息精准。

“自主研发的集成系统结合岗位实际,更实用、更直观,且机场掌握了系统的自主权,修改升级起来更灵活,更快捷。”每天和飞服系统打交道的飞行服务室管制员说。系统也得到了多批来张家界机场考察交流的同行高度认可。

 

风正时济,自当破浪前行;任重道远,更需快马加鞭。站立在新时代的峰峦,回望来路,张家界机场在改革创新发展中取得了坚实而耀眼的成绩;未来,机场将持之以恒,守正创新,久久为功,勇立潮头,拉动中小机场走向更智慧、安全、高效的发展远方,助力实现人民群众渴望的蓝天白云,呈现繁星闪烁的动人景象。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