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天府国际机场校飞幕后:校飞是一群人的“战斗”

“低空通场时,白色的‘奖状’560飞机在高空低头下沉,在距地面约15米时迅速‘抬头’,然后保持水平姿态,以300公里左右的时速通过跑道上空。”在成都天府国际机场一号塔台,中国民用航空西南地区空中交通管理局(以下简称西南空管局)管制中心塔台管制室副主任景文超回忆不久前的校飞场景时如是说道。位于塔台17层的控制室视野辽阔,透过四面环绕的落地玻璃窗,机场跑道、航站楼尽收眼底。

近日,成都天府国际机场顺利完成为期33天的校飞,并将在今年年底迎来首次民航航班试飞。

“校飞汇聚了很多‘幕后人员’的努力,可以说是一群人的‘战斗’。”在天府机场设备监控大厅,校飞总协调人、西南空管局建设指挥部工艺二部主任吴航掰着手指数了一遍参与校飞的部门:指挥部、运管中心、管制中心、技保中心、飞行服务中心、维修中心、网络中心、气象中心、监控中心……“校飞是新机场开航的先决条件,只有空管设施设备全部校验合格,才能确保航班正常运行。”

安全是飞行中的头等大事。“此次飞行校验的导航、通信、监视等设备与天府机场航班安全运行密切相关。”据吴航介绍,西南空管局在天府机场西一跑道和东一跑道主降方向都建设了世界上在用等级最高的“盲降”系统,在能见度低等苛刻条件下,该系统仍可以辅助飞机安全降落。

“‘盲降’解放了飞行员的肉眼,他们只需盯着仪表盘,根据信号指示就可以平稳降落。”在本次校飞中,西南空管局维修中心运行维护部副经理勾旺的主要工作是“盲降”设备的调校,他表示,当前天府机场拥有2套最高标准的三类“盲降”系统,即便能见度在200米以下,飞机也可以稳稳地降落在跑道中央。

“塔台进行管制时,需要的系统特别多,例如电子进程单、航班排序、地面运营情况等,以前一个系统就是一块显示屏,管制人员面前总是摆满显示屏,甚至头顶上也要挂一排。”西南空管局技术保障中心技术业务室副主任左童林说,天府国际机场将采用“集成塔台系统”,该系统能够整合数据,通过集合信息系统功能,把所有信息呈现在一张态势图上。“机场容量与信息处理能力有关,该系统能够提高信息处理效率、降低出错率,将促进天府机场容量。”

在校飞期间,天气雷达和自观气象观测系统还未启用,不能提供数据资料,基本的气象数据只能依靠工作人员使用便携式自动气象观测站现场测量。“作为气象小组,我们要在机组起飞前2至3个小时入场,完成便携式自动气象观测站搭建,观察天气和云高情况,提取记录气象数据,编写机场天气实况报告提前发给机组,让机组判断当日能否校飞。同时,在校飞全部过程中时刻提供气象保障。”西南空管局气象中心探测室探测员张文玮说,气象测算也是一项高精度的工作。“尤其是修正海压,与飞机着陆高度息息相关,如果存在与实际相差2个百帕及以上的错误,实际高度差距会有几十米甚至上百米,这将严重影响飞行安全。”

作为户外工作组,气象小组不仅要披星戴月,还要适应多变的天气。“11月中旬,成都突然降温,我们在户外‘冻’了一天;有时7、8米每秒的阵风还会把工作日志刮跑,为了防止资料被吹到跑道上,我们工作时还需要时刻注意资料和其他器材是否稳当。”西南空管局气象中心设备室工程师郝倚天笑着说。

随着注册号B-10VC的“奖状”560飞机5日平稳降落在成都双流国际机场,成都天府国际机场空管设备、助航设施等校飞科目全部完成。“完成校飞,虽然有种‘修成正果’的感觉,但接下来的首要任务‘备战’是年底的试飞。”郝倚天说。(来源:中国新闻网)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