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际航空公司抗震救灾纪实

    CA1407航班平稳地降落在成都双流国际机场,记者的第一感觉只有两个字——震撼。这震撼并非来自大震之后的阵痛与肃穆,而是来自短短半个月航空公司就恢复了运行的平稳与有序。

    CA1407航班平稳地降落在成都双流国际机场,记者的第一感觉只有两个字——震撼。这震撼并非来自大震之后的阵痛与肃穆,而是来自短短半个月航空公司就恢复了运行的平稳与有序。

    作为唯一在成都有基地的骨干航空公司,中国国际航空公司在承担着救灾任务的同时,还肩负着自救的压力。在如此快的时间里能正常有序运行,在大的灾难面前显得尤其重要。那些往返于灾区的航班此时此刻承载的绝不仅仅是人员和物资,它们的每一次起飞恐怕远远超出了飞行本身的意义。

    起飞,以崇高责任的名义

    作为载国旗飞行的航空公司,国航以往形成的良好作风和机制在这次抗震救灾中彰显了威力。按惯例,每周一下午在国航运行指挥中枢――运行控制中心都有一次各分公司和基地在线的视频联席会议。5月12日的这个下午,会议照常进行,突然间,西南分公司的视频画面剧烈晃动起来,只听得“地震”二字,随后视频中断。而此时的北京总部并没有慌乱,不到十分钟,总裁蔡剑江、副总裁宋志勇就出现在运控的指挥平台前。16分钟内,通过空中通讯找到了所有15架正在飞往成都的航班,在统一调度下,相继安全返航或备降。15时,国航正式对外宣布进入紧急状态,启动应急预案。在京的公司领导悉数到场,各分公司、基地全部上线,抗震救灾指挥部迅即成立。蔡剑江的话不多但很坚定:“全公司范围内的飞机由总部统一调配,加大西南地区航班协调管理,不惜一切代价保证旅客安全,备份好运力,随时准备进行救灾飞行。”而面对刚刚短时掉线又恢复了通讯的西南分公司,蔡剑江要求很具体:“请你们马上建议西南管理局,打破航空公司界限,按旅客走向进行分区,能拉多少拉多少,先从成都把旅客疏散出去再说,请你们保重。”宋志勇的话果断而干脆:“确保飞行安全,确保旅客安置,确保员工生命。”

    而人们并不知道,此时的成都,换来通讯恢复的是担当责任的意志战胜了对灾难的恐惧,也是将生命置之度外的奋力一搏。因为双流机场场地限制,西南分公司的指挥中心跨越两个货库建在楼顶上。地震发生时,指挥楼剧烈晃动着,在现场指挥的签派、地服、机务等现场指挥席位的同志本能地站起来往外跑,可突然间大家又定格在那里,“飞机,我们的飞机!”不知谁喊了一声,仿佛是镇定剂,各席位当时在场的近40人又不约而同地迅速返回座位。每隔几秒强烈的震感就袭来一次,可他们已顾及不了,屋顶上的石膏板掉下来无人畏惧,天花板上的电灯砸下来无人退缩,第一时间里跟飞行中的航班取得联系成了当务之急,要把已上客航班的旅客疏散到安全地带,要组织候机楼里的旅客紧急避险,大家只有一个信念,通讯畅通是飞行安全的前提,也是保住这条空中生命线的前提。当得知15架飞往成都的飞机安然无恙、全部取得不间断联系时,大家依然没有离开,甚至到换班时间的同志也自动留下来,因为当时网络阻塞,机站被毁,指挥楼成为与外界保持联系的重要岗位。此时大家才发现楼体已裂开了大大的缝隙,而事后专业部门鉴定,指挥楼已成为危楼,其实当时应该马上撤离。

    与此同时,在双流机场票务中心和柜台前移到成都建行大厦30层的商委销售部门也没有退缩,在连站立都困难的情况下,大家硬是收拾好所有票据才撤出,因为他们深知那关系到旅客的利益和国家的财产。

    西南的一切牵动着北京总部的心。当晚,国航党委书记谭植洪率领的工作组随国家民航局局长李家祥一行奔赴灾区。23时3分,公司紧急抽调的这架A330飞机安全降落在成都双流机场。这是当时双流机场灾后还没有开放的情况下,全国民航落下的第一架飞机,同机带去了食品、矿泉水、药品等救灾物资,对及时支持和指导当地的救灾工作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5月13日,中航集团总经理、国航董事长孔栋冒雨从上海赶到成都,国航党委的慰问电也紧随而至。在公司总部的统一协调下,国航应急体系内的各单位和部门也都在第一时间全部进入应急状态,24小时待命。各单位领导在办公地点值班,保持联系畅通,机务、飞行、乘务人员暂时取消休假,已休假者立即归队。

    为提高生产组织指挥和抢险救灾工作效率,5月13日,国航进一步明确了应急体系内各单位职责。同时明确:在北京运行控制中心设立应急期间航班生产组织指挥部,由副总裁宋志勇任总指挥;西南地区抢险救灾及区域安全运行管理,统一由西南分公司组织实施,明确西南分公司总经理师博任总指挥。为了建立统一的信息渠道,公布了专用电话并指定联系人。明确由公司国防动员办公室统一负责特殊任务的对外联络,负责协调制定救灾所需人员和物资保障方案。

    相继而来的是各分公司的鼓励和声援。在灾难面前,国航上下同欲,把履行社会责任作为首要选择,党政工团各级组织紧急动员,总部与分部整体联动,一场以西南为中心辐射各分公司、基地的与特大地震灾害的决战由此拉开了序幕。

    地震发生后,成都机场关闭,大量航班被取消,旅客被紧急疏散,保护好旅客的行李成了地服人员的责任。机场重新开放后,旅客纷纷到柜台提取行李,而此时用于搬运行李的升降电梯却因地震停止了运行。面对焦急的旅客,地服的员工丝毫没有犹豫,硬是靠手提肩扛,将上千件行李从一楼分拣处一件件地搬到二楼一号柜台,交付到每一位旅客的手中。5月13日大量航班再次被取消,4000余名旅客的行李再次考验着地服的员工。他们吃力地从堆成小山的行李里找出每位旅客的行李,依然是手提肩扛将,党员带头,干部抢先,双手打泡无人叫苦,手臂瘀青决不退缩,腿脚肿胀依然坚持,在20多个小时里,他们硬是靠10余双手,将6000余件重约12万公斤的行李,一件件传递到每个焦急旅客的手中,旅客的称道成了他们最好的安慰。

    被称道的还有“区域疏散法”。在当时的紧急状态下能快速将旅客疏散出灾区就多一份安全保障。在旅客自愿的前提下,采取先将旅客输送到北京、上海和广州三个中转枢纽,再通过其他途径到达目的地的方式,这将大大缓解成都机场的压力。国航商委在第一时间紧急向成都增派运力,涉及灾区航班的免费退票、免费更改日期的特殊政策迅速推出。而运送救援人员入川的任务也同时下达,商委系统快速反应,仅用40分钟就调整好运力,从总部和各分公司连夜调集9架飞机运送救灾部队进川,而回程正好疏散旅客。得知此消息后,西南分公司的宣传部门马上与媒体取得了联系,请他们配合尽快告知旅客。当媒体问及咨询电话时,宣传部的同志二话没说就留下了自己的手机号码,于是他当了一夜的咨询员。在他的坚持下,记者无法公布他的姓名,他说,那时大家都在露天办公,根本想不出留哪个号码更合适,只要能让旅客快速成行,接一夜电话不算什么,那种状态下,每个国航员工都会尽这样的责任。

    正是这种责任让重庆分公司空载调机飞赴九寨疏散被困旅客,近三千名旅客通过重庆搭载中转航班或地面交通到达目的地。正是这种责任,使国航在保护国家财产和员工生命的战役中同样打得漂亮。

    设在西南分公司飞行部车棚里的临时指挥部成了一线的坚强核心。地震发生10分钟,在确认办公大楼里的员工全部安全撤出后,总经理师博、党委书记陈树托等西南分公司领导迅即分头至飞行、客舱、地服、签派、综保等单位查看灾情,用对讲机保持联络;几张办公桌临时拼凑在一起,紧急开通的两部固定电话与总签派室、机务、飞行、客舱、地服、综合保障、机关以及西南营销中心等应急电话联网。当大家再次聚集在指挥部时,不约而同地长舒了一口气,“没有一个员工伤亡!”令人他们兴奋不已。而师博、陈树托们更是为自己的员工感到骄傲。因为不少员工家都在离震中很近的县镇,虽然与亲人失去了联系,但他们依然坚守岗位毫不退缩,地服一个叫张鸿的女孩,家在茂县,当领导前去慰问时,她只是说你们领导在第一时间赶来关心我们就是最大的鼓舞,此后,她除了做好每天的本职工作还加入到为伤员服务的志愿者队伍中。在西南,领导和员工就这样相互激励着挺过了最艰难的时刻。

    地震发生时,工程技术分公司成都维修基地201机库内尚有5架飞机,其中2架处于顶升状态。为了保证飞机的绝对安全,15时,以大修部项目经理级以上干部和党员为主的抢险队冒着余震危险,对机库内飞机进行紧急转移。抢险队员立即展开对每架飞机的盖板恢复工作,以防止露天停放时雨水进入机体,同时关闭了所有舱门,对无法关闭的部位,就用塑料布进行了精心包扎,在完成整机检查后,依次把3架飞机移动到了停机坪安全位置。由于B-2951飞机主起落架减摆器被拆下尚未恢复,处于顶升状态,给拖移飞机造成了相当大的难度。经过近6个小时的奋战,终于在5月13日凌晨3时将B-2951飞机安全转移。由于第5架飞机恢复工作复杂,几经努力,于13日下午17时左右移出机库。至此,所有飞机完好无损。

    随后前来一线慰问的中航集团党组书记王银香和两次到成都坐阵的国航党委书记谭植洪评价起他们的党员干部和员工时都用了“为他们感到自豪”的字眼。特大地震中,无一员工伤亡,无一旅客遭难,无一飞机受损,这是崇高的责任、坚强的领导、无私的奉献创造出的奇迹。

    起飞,以宝贵生命的名义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