倾听:我们的空管 身边的故事--刘钧力

      刘钧力:民航局空管局第一届“空管榜样”获得者。民航黑龙江空管分局气象台设备室主任。1995年参加工作,刚参加工作时,单位只有2台电脑,一台是286,另外一台是386,工作环境特别艰苦。接收卫星云图的天线架设的老塔台(现哈尔滨机场国际航站楼),对星信号的时候没有仪器仪表,完全靠经验和感觉寻找接收卫星信号的角度。风大的时候爬上天线摇晃的很厉害,那时候年轻也不知道害怕,设备出现故障就冲在前面,也没有安全意识,没有什么保护措施。现在,随着制度的建设,对安全的重视,有了应急预案、有了风险把控,空管设备也有主用、应急和备用设备,对高空作业也有了严格的要求和规章制度,空管的改变就发生在身边。

    年轻的时候住在机场单身公寓,在二楼的仓库里有一台报废的286电脑,没人修没人动,安静的放在那里,我就开始找资料,学习维修计算机,修好后利用这台电脑开始学习PASCAL和DELPHI等计算机语言设计,累了就在沙发上一躺,起来再学。这也为我以后的科研创新奠定了基础。现在,已经设计出多套空管气象应用软件。其中,自动观测接收处理程序已经在东北民航,近15家机场投入使用。一方面坚持科技创新工作,一方面坚持安全生产工作,气象设备室工作任务很重,气象使用所有的设备都在设备室维护,同时也为南航黑龙江分公司等兄弟单位提供航空气象服务,涵盖知识面也复杂,现有的53套设备涵盖气象、通信、气象雷达等多领域技术的设备维护工作。

    在工作创新、技术创新上的工作付出很多,但是在生活中却很踏实,对物质没有过多的要求和想法,很知足。原来没有房子住,一年搬好几次家,随着国家的经济发展,空管行业的发展,我也买房子了,贷款也还完了。现在,没什么经济压力,简简单单,过老百姓的日子,快乐就好。

    在空管援疆、技术援疆的号召下,走进了新疆空管局,用自己的知识带给新疆气象新的维护经验,新疆空管职工的政治素养是空管系统职工学习的典范,有凝聚力、有奉献精神。对设备的认知程度远远的超出预期,接受新事物的能力也特别的快。在援疆的日子里,时间过的非常快,总是有很多难忘的瞬间直到现在仍在回忆。

    空管事业的不断发展源于一代代空管人的奋力拼搏、不懈努力,源于空管精神代代传承、历久弥新。希望有一天,通过一个平台,成立一个科技创新的组织,集合全系统有共同兴趣爱好的人一起发挥优势,创新空管、科技空管。形成机制、形成氛围做出科研和技术革新的成果,解决安全生产中遇到的实际困难和瓶颈,把兴趣爱好发挥极致,服务好主业、服务好中心工作,为空管的安全生产做出应有的贡献。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