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雨同舟六十载 和衷共济通辽心 ——通辽机场60周年纪

本网讯(通辽机场:孙睿报道)草原之滨、辽河之畔,水草丰美的科尔沁草原闪耀着璀璨的光芒,通辽犹如一颗珍珠镶嵌于此,使之更加熠熠耀目。这里是敖包相会的地方,盛满了幸福甜蜜的琼浆。科尔沁旖旎的风光是建筑在记忆里的画廊,隽永的版画镌刻着马背民族的硬朗,梦境般的山地草原轮回着日夜的守望,更迭着四季的盛装。这里凝聚着最深厚的情怀,孕育着最鲜活的力量。这里是通辽——东临吉林,南衔辽宁,坐拥渤海湾,牵手东北亚,是国家“向北开放”的桥头堡,亦是“草原丝绸之路”的重要枢纽。

2018年,通辽机场通航60周年,回首60载,通辽机场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生产指标稳步增长,一转过去可有可无的“功能保障型”地位;安全管理制度不断完善,屡创安全佳绩;服务水平全面提升,旅客满意度逐年提高;创新企业运营管理模式,营造和谐的企业氛围。

绘制梦想蓝图 创业路艰辛

通辽机场始建于1958年,当时只有1200米的土跑道,直到1992年才改建为1800米的水泥跑道。运营历史虽久远却一直处于可有可无的“功能保障型”地位,在内蒙古民航机场集团公司所属机场中,是人员相对最多、年经费支出数额最大、年运输生产量和人均贡献率最低、职工收入最少的“老大难”单位。职工思想不稳定,企业处在了关键的十字路口。针对这种情况,2005年3月,集团公司对通辽机场公司进行了及时的调整,集团公司总经理助理陈建军出任机场公司总经理兼党委书记。在内蒙古民航机场集团公司领导及相关部门的支持下,2005年3月27日,停顿了一年多的北京-通辽航线终于得以恢复,每周四班小飞机往返于京蒙大地。同年7月11日,改飞国航每周三班,执飞机型波音737。

经过1992年、2002年和2009年三次扩建之后。通辽机场对2300×45m跑道和联络道进行了沥青混凝土加盖,建成一条垂直联络道及17120平方米站坪;对原有站坪采用混凝土加盖;更新了供电及助航灯光设施,对导航、气象、消防、巡场路、围界等配套设施进行了改造,使机场飞行区等级由3C提升到了4C,满足了B737-800等C类飞机的起降条件,为进一步适应地区经济发展、为机场各项事业快速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硬件保障,也为通辽民航事业绘制了梦想蓝图。

一手抓市场一手抓市长,两手都要硬

从服务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出发,2005年6月,通辽机场向通辽市委、市政府提出由地方政府出资承包经营北京-通辽航线,由国内大航空公司执飞的新思路。这一思路立即得到通辽市委、市政府的肯定,决定政府拿出专项资金,采取政府包机形式培育北京-通辽航线。经过争取,2006年3 月27日,由中国东方航空公司执飞的波音737航班增加到每日一班。在日起降1100班次的首都机场,北京-通辽航线争取到了正午12点50分起飞、下午14点50分返航的黄金时段。地方政府与民航互动合作经营支线航线的做法,也被业内誉为“通辽模式”。从没有进京航班到恢复进京航班,为了表彰通辽机场的开拓进取精神,通辽市政府拿出700多万元用于机场候机楼改造和售票楼新建。

2009年,通辽市委、市政府提出“努力实现在自治区东部率先崛起”的战略,不断扩大对外开放,通过招商引资,密切与区内外的联系,带动了地区航空市场的繁荣和发展,通辽航空市场呈现出强劲的发展态势。仅用短短4年完成年吞吐量2万到10万人次的突破,通辽机场公司没有满足于既有成绩,对中国航空运输市场进行了进一步分析研究:中国宏观经济高速增长的形势,势必带动干线航空运输市场的持续升温,同时也使开拓支线航空运输市场成为热门话题。在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结合内蒙机场集团确立的支线强区战略,通辽机场率先启动“呼通支线快线”,加密呼和—通辽往返频次,与华夏航空签订战略协议,升级版“呼通支线快线”——“云上公交”飞入通辽,从此开启了通辽机场“多机型、大密度、低票价、高客座”的新时代。

当第一架民航客机从通辽大地飞向蓝天时,没有人会想到,60年后,这座小机场会取得如此大的发展成绩。目前,以通辽为中心的航线网络已经辐射到华北、东北、西北、西南、东南等全国热点城市,形成了独具通辽特色的“米”字型航线网络布局。

劳筑安全基石 打造平安空港

安全是民航的生命线,也是衡量机场管理的最重要指标。过去60年,随着机场吞吐量的逐年攀升,机场管理机制的不断变换,员工的新老交替和设施设备的更新换代,加上空防安全形势日趋严峻、军方飞行训练任务逐渐增多,机场整体安全压力逐渐加重。

通辽机场严格执行民航局各项安全规定,通过高标准的安全硬件投入和严要求的内部安全管理,深入推进民航安全管理体系建设,顺利完成新老候机楼更替、飞行区改扩建工程,使得通辽机场具备24小时持续运转能力;顺利完成航站楼监控系统、航站楼隐秘报警系统、安检信息系统等关键设施设备,充分发挥新科技在机场安全工作中的运用,构建全方位立体化的安全网络保障。

长期以来,通辽机场以坚守“三个底线”和狠抓“三基”建设为出发点,抓痛点、补短板、夯体系,全面推行“人、物、规、管”四维管理模式,全面提升旅客的出行体验。“人”是人员资质,“物”是硬件基础,“规”是制度手段,“管”是根本统筹,先后制定并全面推广了机场公司各项运行安全制度和基础服务标准,机场安全管理基础日益完善。同时,通辽机场与所有安全保障部门及驻场单位签订了安全和消防安全责任书,并且加大安全工作考核在绩效、评优选先、职业晋升等考核中的比重,切实把主体、领导、监管和岗位4个安全责任逐级逐层分解并落到实处。每季度组织召开安全形势分析会等各类安全保障会议,定期组织安全综合性应急演练,全面提升安全管理水平。

机场安全管理实现从事后到事前、从敞口到闭环、从局部到整体的转变,确保了民航“生命线”的安全畅通。过去60年,通辽机场未发生任何责任原因的安全事故和事故征候,实现持续安全60年。

真情服务旅客 用爱温暖旅途

如果说安全是机场运营的基石,那么服务则是机场发展的原动力。通辽机场一直致力于塑造通辽市城市第一窗口形象,始终坚持旅客至上,以人为本、真情服务的理念,为旅客提供安全、舒适、便捷、温馨的旅程体验。

服务无止境,细节铸成功。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优质服务是吸引旅客、留住旅客永远的法宝,而服务质量则融于工作流程的每个细节中。多年来,通辽机场始终坚持优化服务环境,通过改善航站楼服务设施、人文景观环境、机场区域园林景观提升旅客服务体验。同时以推行人性化服务为宗旨,大力推进“经呼飞”、“无忧特服”、“新锐之翼”等服务品牌,将人性化服务延伸至日常服务之中,将主动服务理念贯穿服务工作始终,切实将提升服务质量与地方实际情况相结合,由于通辽市蒙古族人口占全国蒙古人口的五分之一,是全国蒙古族人口最集中的地区。为更好的提供服务,通辽机场为不会说汉语的蒙古族旅客提供全程无人陪伴服务,填写无陪单据,有专人陪伴旅客安检、登机,切实做到急旅客之所急。另一方面开展预约值机,通辽机场结合“互联网+地面服务”思维与地方旅行社联络,推出通辽机场团队预约值机服务微信公众平台,旅行社将汇总蒙族旅游团旅客姓名、证件号码,在出发前一日22:00之前将以文字形式发送至微信公众账号,进行预约值机服务。努力为旅客提供真诚、热情、专业、快捷的服务,机场整体服务水平逐年攀升,旅客满意度显著提升。

60年,我们经历了考验重重,有激荡,有平静,有辉煌,有失落,有喜悦,有泪水,却依然无怨无悔;

60年,我们见证了海陆空多种交通方式的高速发展,却在不断探索民航强国梦与百万空港的实现之路中坚定前行;

60年,我们形成了“艰苦奋斗,踏实宽厚”的企业精神,艰苦创业、勇于担当、不懈追求、努力奋斗、积淀;

60年,我们循着前人的历史足迹,将这点滴记忆汇聚成永恒,我们感恩社会,感谢支持;

60年,我们风雨同舟,风雨兼程,海阔天高正起航。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