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都机场地服手推工作梯获国家实用新型专利

中国民用航空网 通讯员 康文轩报道:近日,由首都机场地服公司自主设计研发的专利项目《一种用于开关飞机舱门的工作梯》顺利通过审批,获得国家实用新型专利授权。作为公司首个国家专利项目,目前,手推工作梯可通用于包括空客A380、波音B787等在内的所有主流宽体机型。其操作风险低、实用性强、制造成本低,具有一定的民航业内推广价值,成为地服公司机坪装卸的样板服务品牌。

探索:突破常规 勇于创新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安全是民航业的生命线,任何时候任何环节都不能麻痹大意。多年以来,如何解决航空器“防刮蹭”,成为全球民航业的共同难题,民航从业者们也为此做了多种尝试,但机下航空器剐蹭事件仍有发生。作为首都国际机场重要的地面保障单位,地服公司高度关注机坪安全工作,将安全列为工作的重中之重。目前,地服公司共代理了六十一家国内外航空公司,机坪特种车辆每年对靠航空器高达700余万次,安全操作无疑是企业的根本命脉。因此,探索开创一种既安全又便捷的操作模式来规避该风险源就变得迫在眉睫。

2016年起,为规避机下操作中特种车辆对靠飞机是剐蹭舱门的安全风险,地服公司改变民航业内常规的平台车对靠宽体机开关货舱门的传统方式,突破常规流程“打补丁”做法,以创新操作模式、再造新流程为出发点,机坪装卸主体部门站坪部成立了专项创新设计小组,吸纳了众多一线技术骨干,开启了安全开关货舱门的探索之路。

研发:严谨较真 反复尝试

自主设计不同于仿造复制,工作梯的各项参数都需要根据使用要求和标准进行逐项确定,与数字“较真”成为摆在设计小组面前的技术难题。梯身太高会增加剐蹭的风险,梯身太低则无法保证通用性;太宽会影响便捷性,而太窄员工可能无法触碰到开舱门的减压阀。

针对面临的一系列问题,设计小组大量参考了《IATA地面操作手册》的官方数据,经过几个月的实地测量以及数据采集,逐步确定了工作梯整体尺寸、梯台高度等各项精准参数。在与制造厂家进行多次沟通协商与反复修改后,2016年6月,第一版用于专业开关宽体机货舱门的手推工作梯进入试运行阶段。

投运:精益求精 改造完善

第一版手推工作梯“试水”后,由不同机型货舱门高低和操作员工身高差异而产生的工作梯高度问题“浮出水面”。针对工作梯高度问题,设计小组在梯身台面增设了一个可活动的折叠梯台,这一创新性设计完美地解决了既要兼顾安全性又要确保通用性的难题。

为期一个月的实地试用结束后,根据操作人员的试用反馈意见,设计小组对工作梯进行了进一步改造完善。为确保人员登梯后的人身安全,对活动梯台表面进行防滑处理;为了降低工作梯的剐蹭风险及程度,对梯身四周增加防撞胶筒的数量和强度;为了增加工作梯对靠准确性减少二次对靠的情况,在梯身喷涂了对靠参照标志线……对于地服公司来说,手推工作梯开关舱门的操作模式从源头上杜绝了开关舱门这一环节刮蹭航空器的风险,同时逐步成熟的手推工作梯也已经具备申请国家专利的基本条件。

经过后续的使用与推广,地服公司的手推工作梯项目已经成功获得国家知识产权局授权的实用新型发明专利,同时新的操作模式在首都机场的主要机坪全面实行手推工作梯开关舱门。手推工作梯实施以来,效果极为明显,刮蹭航空器事故次数降至为零,公司安全运行周期成功突破1000天,整体安全态势达到历年最好水平。在公司内部安全保障“大跨步”的同时,航空公司客户对于手推工作梯模式的研发和使用持高度关注态度,目前包括美国达美航空、阿联酋航空、阿提哈德航空等多家外航客户已主动提出使用手推工作梯来保障其航班的要求,手推工作梯模式得到了客户的广泛认可。

目前,地服公司已经收到国家知识产权局下发的实用新型专利证书,但“智慧地服”的创新之旅才刚刚起步。设计小组结合现有手推工作梯的使用反馈,已经开始着手计划开展新一轮改造工作,将手动锁止装置改进为自刹车装置,使愈加成熟的工作梯更好、更安全地服务于首都国际机场机坪操作,为打造智慧机场提供更加坚实的基础。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