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二卷有感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无疑表达出屈原在天下乱世前,对国家前途命运的考问与担忧,同时更表现出屈原强烈的革新探索,自强不息,不失时机地去寻求正确方法以解决面临问题的人文爱国情怀。

读完《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二卷后,我的心情久久难以平静。《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二卷记述中国共产党从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这29年的历史。全面准确地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开展大规模社会主义建设所走过的光辉历程和取得的伟大成就,同时,也客观真实地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在探索、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所经历的艰辛历程及出现的失误和曲折,是一部正确总结历史经验的权威性党史基本著作,是一部政治性、学术性、党性和科学性都非常强的党史精品力作。

这本书从开卷的第一篇,就以浓重的笔墨展现出新中国成立最初几年的那些令人振奋的历史图景,旗帜鲜明地指出当时在短短七年时间内实现的两个“历史性转变”:“相继实现了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到民族独立、人民当家作主的新社会,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两个历史性转变。”在我们这个土地辽阔、人口众多、发展很不平衡、旧社会留下满目疮痍的国度里,要在不长的时间内有条不紊地实现这两个“历史性转变”是何等艰难的事情。书中以无可辩驳的历史事实,入木三分的刻画出中国共产党怎样领导全国人民在艰难的环境下迅速完成“一五”计划,土地改革建立起一整套全新的政治体系和国家制度,在广大农村和城市进行全面的社会改革,展开中国大地上从来不曾出现过的只争朝夕、全民参与的大规模经济建设浪潮,有步骤地以和平手段实现社会主义改造,在保证全国大多数人的利益的条件下建立社会主义制度,奠定公有制为主题的经济基础,这是中国历史上最深刻的社会变革。“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

但是人和新鲜事物“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中国共产党在探索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上,有成功的经验,增强了中国的综合国力,提高了中国的世界地位,实现了中国从落后的农业国向现代化工业国的转变。也有错误和曲折的干扰,为开展中国现代建设带来巨大阻力,错过了第三次世界工业革命,为中国的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带来巨大损失。但是,不管在成功的道路上出现曲折,还是在失误中不断探索,无论当时的处境多么艰难,最后都是由中国共产党自己起来纠正,并且总结出深刻的经验教训,而不是由任何其他力量来纠正的。从这里可以清楚地看到中国共产党究竟是怎么样的一个党,它不仅代表着中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同人民群众始终紧紧站在一起,更蕴藏着中国共产党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具有坚持真理、修正错误的磊落胸怀和政治品格,能够毫无愧色地担当起中国各族人民领导者的光荣职责。同时也可以看到,中国人民在经历了许多痛苦后,依然坚决地相信中国共产党,拥护中国共产党,愿意团结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继续万众一心为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共同努力奋斗。因此,经历十年的动荡浩劫,国家羸弱不堪,经过在徘徊中前进的两年,不断左右修正,恢复生机,终于迎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胜利召开,开创出以改革开放为标志的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新时期,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为中国经济高速增长,为中华民族的崛起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到如今中国成为一个有着世界影响力的大国就觉得那是水到渠成,顺理成章,十分自然的事情了。

“以铜为镜,可正衣冠,以史为镜,可知兴替”。从新中国成立到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这29年的党史,蕴含着我们党治党治国理政经验的不断丰富和发展,为我们今天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启示,是一部具有重要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的权威性党史基本著作,是一部融思想性、知识性、资料性、可读性为一体的党员干部学习党史的好教材。坚持实事求是研究和宣传党的历史,就要把握党的历史发展的主题和主线、主流和本质。”总结其中的经验教训,也是为了提供给人们历史的经验教训。学习这部著作,可以帮助我们不断提高党性修养,增强政治鉴别力、政治敏锐性,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有利于进一步继承和发扬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不断提高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