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历史铭记开端,不忘初心常回头看年

1906年9月,我们中国人第一次驾驶航空器飞上天空并安全落地,为中国航空事业开了个好头,也拉开了中国人进入飞行时代的序幕。相比汽车火车等其他交通工具,中国人民飞行的113年历史是短暂的,而今天我们所纪念的新中国飞行重要事件,距今刚好70年,与伟大祖国成立的时间是等长的。

新中国成立之后一个月,1949年11月2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决定,在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下设立民用航空局,受空军指导。所以我们看到,在新中国刚成立之初,祖国是没有特别发达的民航经验的。当时直到1950年,新中国民航初创时,也仅有30多架小型飞机,年旅客运输量仅1万人,运输总周转量仅157万吨公里,在数量上这与今天任意一家规模较小的航空公司相比都是很少的数量。所以说在刚开始,这的确是一个从无到有的过程。而如何从无到有,新中国的民航事业是如何展开的,就需要我们去深入了解刚刚70周年的“两航”起义了。

“两航”起义开始于1949年11月9 日,前中国航空公司、中央航空公司总经理刘敬宜、陈卓林率两公司在香港员工光荣起义,并率领12架飞机回到北京、天津。随后,驻香港的中国航空公司、中央航空公司宣布脱离蒋介石政府,回归新中国。在当时,前中国航空公司拥有民航客机近五十架,在世界上排名第六、在远东地区排名第一,而前中央航空公司也拥有包括世界最先进的康维尔-240的飞机将近三十架。为什么要说为前中国航空公司,因为当时的中国航空公司,是1930年由南京国民政府和美国合资经营的公司,还不是今天我们的国有航空公司。而另一家中央航空公司,则是与德国解除外交关系时候由德国控股的欧亚航空公司改组而来的。

在国家、民族处于最关键时期,两家航空公司的决定足以让全世界刮目相看和由衷敬佩,他们的到来为新中国民航建设提供了一定的物质和技术力量。刘敬宜、陈卓林两位总经理之英名迅速传遍全球,随之,两家航空公司共有4000多名职工跨过罗湖桥,回到新中国。

从历史意义上来看,“两航”起义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一次伟大的爱国主义壮举,具有深远的历史影响。军事上,“两航”起义切断了国民党军队西南空中运输力量,有力配合了人民解放军解放大西南,加速了解放祖国大陆的进程。政治上来讲,“两航”起义带动了香港以及九龙的国民党资源委员会、招商局、中国银行等二十余家机构相继起义,大大撼动了国民党反动政权。经济上,“两航”起义有力的支持了新中国建设,特别视为新中国民航事业奠定了物质、技术、和人才基础。

这两家航空公司深明国家民族统一之大义,能够脱离当时所在反动政府,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组织起义并安全降落。此举为新中国的民航事业,打开了良好的开端,“两航”起义也成为了新中国民航事业的起点,永载史册。当时刚成立的新中国,如果没有“两航”起义带来的这些重要的民航物质基础,只靠在国际市场上大规模的购买和学习,实现资源和技术上的快速发展是有一定的难度的。

如今的中国民航正处在飞速的发展进步当中,党和国家政府都在关注和重视民航业的安全发展。回望历史,我们应该铭记新中国成立之初民航业是如何起家的。类似的历史方面知识在民航专业的课本上都讲的比较少,就需要我们民航从业人员加强自身学习,在正确的引导下对业务知识进行拓展学习。所以这次组织开展“两航”起义70周年纪念活动,是具有非常重要的学习意义的。阅读那些经历过“两航”起义的老一辈民航人所写所述的文章记载时,都能看得出他们希望有更多的年轻人能够了解这些历史。恰逢“两航”起义70周年,这是对我们民航从业人员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新中国民航史教育的有利契机。在收看了《“两航”起义始末》电视纪录专题片和查阅相关历史记载之后,更容易让人深受鼓舞,深深切切的感受和体会到祖国民航事业发展的来之不易。

所以回望历史,我们要铭记祖国民航事业的起点开端,纪念“两航”起义70周年,珍惜和珍视祖国民航发展的来之不易,持续强化安全生产红线意识和底线思维,认真践行当代民航精神,确保各项空管保障任务安全进行,确保祖国民航事业更进一步发展。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