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航技术机务人赵红华的维修芳华

中国民用航空网 通讯员马桢仁报道:20年对于一个人来说究竟意味着什么,或许会有人说20年的时间对于人的一生来说并不算长。如果说,人生有一百年那么长,那20年也不过是五分之一。而相比于漫漫的历史长河,哪怕是百年人生也不过是一瞬一息。那试问要想真正做好一件事究竟要用多久?

那是属于我们的年代

1972年出生的赵红华今年47岁,按照中国人常说的“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知天命”,对于赵红华这样的70后来说,已经站在了不惑的尾巴上,又快到知天命的年岁了。网络上总说70后是最苦的一代人,出生在物资匮乏的年代,成长在飞速变革的年代。而到了如今,70后们肩上挑的是家庭的重担,背上扛的是社会的责任,上有老要孝,下有小要教,走过蜿蜒曲折的路,也做过不计后果的事。

偶然间说起前两年大热的电影《芳华》,赵红华还不禁有些惆怅:“电影刚上映那阵子,我也抽空带着家人去看了。那时候的人真的是很单纯的,我还记得电影中男主人公刘峰那样一句台词我始终忘不了。‘我们是信仰平凡即伟大的一代人,平凡就是功劳,就是精英,好几十年我们平凡得美滋滋的。’没错,那就是我们出生的年代。没错,那就是我们那一代人。”

“那会儿的男孩子没有一个不是军迷的,没有一个是不想当兵的。”回忆起曾经的过往,赵红华显得津津有味,“但我和大家还有些不同,我喜欢飞机,我想成为一名空军。”就是这份单纯的对飞机的酷爱自此便像是一颗种子一般在赵红华的内心生根播种,成了赵红华一生的选择。虽然由于各种原因,赵红华最终与他的空军梦失之交臂了,但他还是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动力工程系,主攻航空发动机专业。

“当时,南航大对于我们外省市的学生来说,分数是非常高的。高考那阵子,我真的是拼了命地在读书,就是为了能够进我梦想中的南航大。我知道我们中国的飞机最薄弱的环节就是在发动机,所以我当时就想着,我一定要去学发动机。”就是这样一个简单的念头,让赵红华一学便是七个年头,从18岁到25岁,这个人生中最黄金的年龄段,赵红华把它奉献给了他毕生的挚爱。

赵红华虽不是同学们口中最聪明的那一个,却自始至终都是最拼命的那一个。本科即将毕业那年,赵红华作出了一个重要的决定,他决定继续报考硕士研究生。在那个本科即是高材生的年代里,赵红华身边的不少同学都在毕业之际选择了参加工作,他们并不理解赵红华的选择,浪费三年继续读书而放弃参加工作的黄金时段,这到底是为了什么?而“固执”的赵红华谁的话都听不进去,他哪儿都不愿意去,就是想留在南航大继续攻读航空发动机专业的硕士学位。

一心向党,一心为民

“我想这也许是我人生中最重要的决定了,不!这就是我人生中最重要的决定!我从不后悔!”在攻读南航大硕士研究生期间,赵红华作出了他人生中另一个重要的决定——加入中国共产党。

“当时入党的动机其实很单纯。我身边有很多优秀的师兄师姐都是党员,我的老师们也都是党员,我深深地感到党员就像是先进的象征,就像是优秀的代名词。那段时间里,党员这个词就像是一面旗帜一般插在了我的心头。我从小就好胜心强,不服输,所以在入党这件事上,我想我绝不能落后。”

找到目标的赵红华开始奋起直追,他时常在图书管理里翻看关于党史的书籍,在自习室里学习党的最新理论成果,哪怕是在寝室里,他也要在睡觉前背诵几遍入党誓词,想象着自己即将成为一名共产党员的画面。然而,不学习不知道,这一学习,更让赵红华感受到了自己与一名共产党员之间的差距。

原本的赵红华一直十分疑惑,为什么自己身边的同学和老师有好多都是党员,而自己也同样优秀,为什么还不能成为一名党员。直到这时的赵红华才开始慢慢意识到,简单的优秀二字绝不是加入中国共产党的唯一标准,只有一心向党,一心为民的坚定信仰才是。一度迷航的赵红华就像是找到了海上的灯塔一般,明了了心中的航路,他鼓足马力,朝着那越来越耀眼的光芒不断前进。研究生毕业前的半年,赵红华终于如愿以偿,他不用再想象自己入党时的画面,因为从那一刻起,他就是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了。

谈论起入党时的情景,赵红华显得是如此兴奋和骄傲,但没能更早一点向党组织靠拢也成了他的小小遗憾。“在入党这件事上,我唯一后悔的就是没能再早一点儿。”

比起入党前的赵红华,入党后的他更加拼命地学习发动机知识。琢磨着以后也许能够在工作中用得着,赵红华总想着多学一点儿,学深一点儿,他清楚地知道,现在的他发奋学习已经不单单是为了他一个人的航空梦了,而是为了十几亿中国人的强国梦。

这不是一道单选题,而是一道双选题

1997年,赵红华从南航大毕业来到东航参加工作。然而,令所有人都出乎意料的是,赵红华在分配工作时,竟主动提出申请,要求去基层一线做发动机维修。

“要做就要从基层做起来。”就这样,赵红华来到了东航上海维修基地大修部的发动机车间,成为了一名机械员。一名重点大学的硕士研究生竟然来基层一线做一名普通的机械员?赵红华的选择逐渐引来了身边同事们的质疑。“大家都不相信我能把飞机修好,总感觉我是个花架子。那我就更得证明给大家看,我不仅能做,而且还是做得最好的。”面对同事们的质疑,赵红华不但没有气馁,反倒是越战越勇了起来。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黄沙始到金。进入东航后的短短四年里,赵红华凭借着自身扎实的理论功底和丰富的实践经验,很快就从一名机械员成为了一名名副其实的航空发动机工程师。

时值2000年初,随着改革开放在中国大地的不断深入,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升,可供人们选择的出行方式也获得了极大的拓宽。选择乘坐飞机出游的旅客越来越多。同样是在这个时期,整个中国民航都处在了高速扩张的阶段。

面对新形势,东航正由保障型企业向经营型企业积极过渡。国有企业该如何降本增效成了最新的课题。而摆在赵红华面前的则是一道更为艰难的选择题。是用不计成本的维修来确保安全?还是以降低安全的标准来保证效益的增长?

赵红华说:“安全和发展,安全和效益,它们从来就不是一道单选题,而是一道双选题。”为了能够更好地将安全与效益结合起来考虑,时任东航发动机控制中心主管工程师的赵红华曾提出要降低发动机的送修频次,重新评估发动机的最佳送修时间和在翼时间,要将在翼发动机的叶片孔探、滑耗磁堵监控、EGT裕度监控、超差事件监控和LLP监控等多个因素综合起来考量,进一步优化控制发动机大修成本。

面对外界的再次投来的不信任和质疑声,赵红华这一次到显得淡定了许多:“大家想不到的事,我来想。大家不愿做的事,我来做。”为此,赵红华找到了自己的母校,他同南航大民航学院一起开展了《发动机性能预测与维修成本控制》的调查研究,并在此基础上结合东航机队的实际情况开发了发动机性能预测和成本控制软件。软件的成功开发,不仅大大提升了发动机送修的合理性,同时,平均每年为东航节省了发动机大修成本将近100万美元。

蜕变却不曾改变

随着赵红华的研究项目获得了巨大成功,一时间,赵红华成了公司上下最炙手可热的人物。2013年,赵红华升任飞机维修部维修控制中心的高级经理。与此同时,公司还为他专门成立了一支项目研究团队。

赵红华总说:“荣誉也好,晋升也好,这些远不是我的终点。对我来说这些都是党组织和国家给予的信任,是给我压了一份责任。我绝不能负了这份信任,丢了这份责任。”得到认可的赵红华并没有降低对自己的要求,他时常以一名党员的身份警醒自己,还要冲得再前面一点儿,还得跑得再快一点儿。

2015年,赵红华组织团队先后编写了《应急响应工作程序》、《航空器应急搬移预案》、《应急响应工作单》、《飞机受损应急搬移工作单》,填补了机务系统应急管控方案的空白领域。方案得到了民航局的高度认可,目前已在华东地区的航空公司和机场进行推广。

2015年12月18日,东航一架飞机因空中双发引气失效,机组释放氧气面罩,飞机备降沙巴,造成较大的社会舆论影响。事件发生后,赵红华迅速组织研发团队,在短短三个月的时间里,便开发出了A330机队引气系统的ACMS报文监控系统。该系统通过预设门槛值,对引气性能衰退的飞机提前采取预防性维修,避免空中引气失效的再次发生。自从报文监控系统的应用以来,东航A330机队再未出现过双发引气失效事件。

在此基础上,赵红华带领着他的团队继续大步流星,将报文监控系统的应用范围逐步扩展到东航整个机队的空调系统和引气系统上来。自投入使用以来,东航机队因引气系统和空调系统故障导致的不正常事件比往年下降85%。此外外,赵红华和他的团队还采用飞机空调性能趋势监控,视情更换空调散热器,改变过去飞机定检维修时一刀切的硬时限管控模式,大大节省了拆装的人力成本、散热器的维修成本,同时降低航材库存,提高了飞机的可用率,每年能节省维修成本达40万美元以上。

为了进一步完善远程监控系统,赵红华制定了飞机故障级别的处理标准,重新优化空地支援的处理流程。他和团队建立了东航主力机型的空地微信群,全面强化与机组的实时沟通,一个在天上,一个在地上,便能轻松分享突发故障的处置经验,运行效率大大提升。他们还与东航国外站点的派驻机务建立了外站保障群。无论天南地北,东航的外站机务都可以通过保障群来传递故障信息和飞机损伤照片与总部工程师直接取得快速联系,由总部给出评估后的技术资料、放行依据和修理方案,大大地提高了外站飞机故障的处置效率,保障了国际远程航线的正常性。

这还不够,赵红华还带领团队每天、每周、每月地分析总结机队典型性故障、普遍性故障和重大疑难故障的触发机理、系统原理、预防措施和改进方案,他们就像是在数据的海洋中找寻规律。他们将总结归纳出来的规律与机组定期面对面开展空地交流和技术互动,形成共识,为机组空中更好地应对处置飞机故障提供技术保障。2014年以来,东航通过空地支援,避免飞机返航、备降事件超100余起,挽回直接经济损失超500万美元。

说起自己的研究成果,赵红华自信满满,“东航的每架飞机都是我的孩子,我希望它们永远都是健健康康的,这是我不可推卸的责任。”

芳华一去二十载,往昔少年今犹在

着眼未来,赵红华更是滔滔不绝。他说:“我们现在正处在一个前所未有的新时代。我们每一名党员都肩负着伟大的历史使命,我们哪有空停下脚步?”

是的,我们没有时间停下脚步。

时间似乎在赵红华的脸上留下了些许痕迹,但他的心却从来没有。“这一晃都二十多年过去了,时间过得好快,又感觉好慢。说快是还有好多事情都没能来得急去做,也没能好好陪陪家人。说慢是感到手头的好多项目都还没能达到预期的目标,想快点儿,再快点儿。”回忆起刚进单位时的情景,赵红华不禁感叹:“上海是一座令人流连忘返的大城市,想起当年一起走进上海、走进东航的7名研究生,如今只剩我一个人还默默地坚守在机务的岗位上。但我并不孤单,我身边还有着许许多多和我拥有相同梦想的人,他们也是我的家人。”

这二十年,我们有过挫折,但却不曾向任何困难低过头。这二十年,我们有过后悔,但从不后悔成为一名机务人。这二十年,人在变,社会在变,中国在变,世界在变,但唯一不变的是那颗质朴的初心,是那颗怀揣着航空强国梦的初心,是那颗时刻不忘中国梦的初心。

做好一件事究竟需要多久?

也许二十年都远远不够吧!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