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航材与中国电信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强强联合推进机上高速互联网规模商用

中国民用航空网讯:2017年12月1日,中国航空器材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中航材”)与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电信”)在中国电信总部正式签署了机上互联网项目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基于Ka/Ku高通量卫星,致力于打造民航客机机载娱乐和通信系统(IFEC)产业链,为乘客提供空中高速互联网等信息服务,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空地互联。合作协议由中航材总经理谭克坚与中国电信卫通公司总经理吕俊俐共同签署。中国航空器材集团公司孙博副总经理、中国电信集团公司陈忠岳副总经理就双方在航空互联网业务领域的合作进行了深入交流并见证了签约仪式。

中航材是中国航空器材集团公司子公司,经国务院国资委批准,以原中国航空器材进出口有限责任公司为基础改组设立的民航共享平台公司,致力于将共享业务扩大到民航全行业。中国电信是国内第一家向工信部申请开展航空互联网业务试验的基础电信运营商,拥有丰富的卫星地面网络建网经验,截至今年9月,已为100多架飞机提供基础网络接入服务。两者强强联合,势必为中国快速兴起的航空互联网市场,提供更为经济高效的空中互联网服务。

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国民用航空局领导和中航材、中国电信有关部门主要负责同志参加了签约仪式。

高通量卫星成为大趋势

开展机上互联网的商业运营,需要每架飞机100Mbps左右的大容量网络带宽支持。现有的ATG技术存在信号频率、带宽能力和商业模式的缺陷;而传统的Ku带宽容量能力非常有限,既不能承接机队的规模部署,也无法满足客舱满载场景下乘客的互联网接入需求,因此,二者长期发展均会受限。

相比之下,高通量Ka/Ku系统容量和每架飞机带宽与传统Ku相比, 至少高出一个数量级,成本也较传统Ku大幅度降低。因此,Ka/Ku高通量卫星正在逐渐取代传统Ku,成为机上互联网发展的主流方向。

中航材和中国电信此次战略性合作,旨在为航空公司提供基于Ka/Ku高通量卫星的机载娱乐和通信系统(IFEC),让乘客享受到真正的机上宽带互联网,感受到类似于4G的高速上网体验。

商业模式环环相扣 机上WiFi促使产业链融合

机上互联网发展,离不开健康的产业链生态、离不开相关企业的紧密合作。目前,我国机上互联网已形成了“设备供应商提供符合适航认证的IFEC产品和解决方案、网络服务商提供基础网络服务、卫星运营商负责卫星资源保障”三方分工协同、共同促进商业服务落地的良好局面。

三方以跨平台的方式紧密链接、共同为航空公司提供一站式服务,机上互联网的发展才会有势如破竹之力,否则将会“孤掌难鸣”。此次中航材和中国电信的战略合作,正是机上互联网产业的生态链企业开放合作之典范。

日前,中航材集团投资的航空电子设备公司飞天联合已经和卫星运营商中国卫通合作完成了中星16号的地空对接测试,即在真实测试条件下,每架飞机的机载IFEC系统连接数据率超过71Mbps,可以满足全舱乘客上网的需求。

千亿美元全球市场亚太地区机会最大

伦敦经济政治学院发布《机上WiFi服务为全球航空业带来的商业机遇的量化研究》报告,指出:机上WiFi服务具有在未来20年内创造一个1300亿美元全球市场的潜力。从地区上看,机上WiFi服务带来的最大辅助收入机会是在亚太地区。

根据SITA 2016年航空IT趋势调查:到2025年,全球2/3的航空公司机队将提供空中上网服务,使乘客实现空地无缝连接。

目前,中国机上互联网基本处于试点萌芽状态。可喜的是,大部分航空公司已经认识到机上互联网的重要性,并积极启动相关项目。2017年4月12日,中国首颗Ka高通量通信卫星-中星16号于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真正意义上实现了自主通信卫星的宽带应用。今年9月18日,民航局宣布放宽对飞机上使用便携式电子设备的管理,允许航空公司对便携式电子设备的影响进行评估,制定相应的管理政策。以上条件的成熟,将促进中国民航机上互联网进入全面快速发展的时代。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