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空管局管制中心管制员何勤讲述青春故事

中国民用航空网通讯员孙开杰、马芳云讯:2019年2月27日,西南空管局管制中心流量管制室顺利搬迁至漂亮的万安湖畔。至此,这个承担着西南地区流量管理任务的地区级流量管理中心朝着提质增效、真情服务的方向迈出了关键一步。等来了盼望多年的乔迁之喜,目睹全面升级的航班流量管理平台,资深管制员何勤禁不住聊起了过去的琐屑时光……

“我刚参加工作的时候双流机场日起降才20多架次,到现在已达1000多,当时还没有呼号,我们叫飞机号,都是手动抄写,每一个执行航班任务的机长要到调度室和我们一起开见面会。那时候没有延误的概念。”来自西南空管局管制中心流量室运行监控室的何勤是一位在管制岗位上奉献了31年的管制员。1988年,刚参加工作的何勤发电报用摩尔斯代码,90年代初开始用机械键盘的电传发电报,直到2000年才有了计算机自动发电报。随着航班量的逐年增加,管制指挥手段也从最初级的程序管制发展到先进的雷达管制,雷达设备从第一代东芝雷达,再到阿莱勒、川大系统、欧洲猫,最后到现在使用的英德拉。流量管理也从最初的完全空白,一步步发展到利用先进理念与设备进行科学的流量管控。现在的流量室通过协同决策系统,以信息共享为基础、以协同决策为核心,使用协同放行排序系统这一综合信息共享整合平台,根据航班计划生成公平序列的统筹规划。一旦该系统里处理了流控信息内容,机场和航空公司都可以在第一时间内掌控到相关信息并按照自己的时间节点有条不紊地进行地面保障工作,达到多家单位共同参与、各司其职,努力保障航班正点的目的。

西南空管局管制中心管制员何勤讲述青春故事.jpg" alt="" width="798" height="400" />

1997年香港回归以后,中国民航收回南中国海空域管理权提上议程。通过内部考核和全国集中培训,最终有32名管制技能强、政治素质高的管制员被选派赴三亚进行实际空域回收工作,何勤就是其中一位。在三亚工作的三年,他见证了南中国海空域从三个地区共同临时管理过渡到属于中国人单独管理并成立三亚飞行情报区这一历史进程。

“在三亚工作的时候我们从香港管制员那里学到了‘严谨’,内地管制员体验到了不一样的先进制度,我们随后也根据自己的情况学习借鉴了别人的很多经验。RVSM(缩小垂直间隔)空域的概念也是那个时候引进回来的。”何勤如数家珍般地谈起三亚工作的经历,让在旁听着的年轻同事们热血沸腾。“老空管”们见证了改革开放40年以来中国民航空管事业的快速发展,见证了中国民航空管很多的第一次,见证了许多从无到有、从量变积累到质变的飞跃,他们用对工作的热爱、对安全的执着影响着年轻一代空管人,也让中国空管真正走在了协同、高效、信任的发展道路上。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