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平凡绽芳华 矢志奋斗新时代 ——记“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70周年”纪念章获得者 呼和浩特机场公司李新

中国民用航空网讯:(呼和浩特机场公司 樊菊 报道)在中华人民共和国70华诞到来之际,内蒙古民航机场集团公司呼和浩特分公司飞行区管理部李新荣获由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颁发的“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纪念章。这枚纪念章,既是对李新这样优秀民航工作者的充分肯定,更是对所有坚守岗位,默默扎根一线员工的极大鼓舞,同时也是对新时代党员干部坚守初心、执着奋进的生动感召。在这份殊荣背后,是立足平凡岗位,做出非凡贡献的执着与信念,是勤奋求索,积极创新的智慧和勇气,更是使命在肩,时刻谨记安全的责任与担当。无私托举、平凡奉献的品质传承与这份荣誉相映生辉,共同照耀着民航强国的伟大梦想。

立足平凡,初心如磐

在硕士研究生就业还很“吃香”的时候,生态学专业毕业的李新选择了一条旁人看起来很不理解的路:飞行区驱鸟技术员。这个选择缘起于他在做课题查找资料时的偶然发现——“全球每年发生万次鸟撞飞机,鸟害定为A类空难”的惊人数据,他因此立下了专攻鸟击防范的志向,也是这个志向,让他同鸟击防范和民航工作就此结下不解之缘。

踏上工作岗位后,经过短暂民航专业知识的学习,李新便迅速进入工作状态。他的目标非常明确:把学到的专业知识尽可能多地运用到驱鸟工作中,尝试通过生态学手段防范鸟类,最大限度地降低鸟击概率,确保飞行安全。浓厚的兴趣和生态学专业的特殊性,让他能够专心投入艰苦的一线工作,也让他的专业知识和课题研究经验有了更大的用武之地。

更让驱鸟队的老员工们不解的是,这个“防鸟硕士”有点怪。作为技术人才引进的李新,放弃了明亮的办公室、宽敞的办公桌和个人专用电脑这样相对舒适的工作条件,而是摸爬滚打在一线,与老员工们一起架设粘鸟网、观察飞行区草地动物活动情况,经常询问学习,勤于总结思考。不久,机场内116种鸟类的特征、生态习性等信息,李新都能如数家珍;对于各季节鸟类群落的变化动态,他也能够进行研判预测,这些都令工作了十几年的老员工们刮目相看。

大量的实践经验让李新认识到,单靠部门的“一己之力”防范飞行安全隐患还远远不够,“群防群治”会实现更好的效果。在积极防范野生鸟类的同时,李新和同事们也向其他部门和市民群众普及鸟击防范知识,通过撰写《鸽情调研报告》、绘制《鸽子分布图》,争取了社会各界对驱鸟工作的理解和支持,形成了机场鸟击防范工作的内外合力。

长久以来扎根一线,李新的那份初心和热忱没有因艰苦而减退。从工作内容到工作作风,都力求科学规范:他将飞行区分成了八个区域,分区记录每日的鸟情数据,撰写鸟情月报及年报,这样的台帐记录使机场的鸟患高峰、鸟患种类更加明晰,仅仅2年时间,呼和浩特机场飞行区内的鸟情规律已尽在李新和同事们的掌握之中。

创新求索,匠心独具

“防鸟硕士”到来之前,在很多机场同事的眼里,鸟击防范是一个“没有任何技术含量的工作”。当时负责鸟击防范的部门叫“驱鸟队”,队内的 8个员工中7个都是高中及以下学历,而主要的驱鸟设备是驱鸟车和猎枪这样简单、粗暴的工具。驱鸟队员们的日常工作处于见鸟就赶,见鸟就打的被动境地。经过观察李新发现:大家之所以“谈鸟色变”,主要原因是缺乏生态学知识和科学的防鸟知识。用什么法子让驱鸟更加科学有效,成为李新工作的新目标。

转变观念是科学开展工作的第一步,李新首先想到的是在机场编织一张鸟击防范知识网。在领导的支持下,他购买了生态学和鸟击防范前沿教材,自学完毕后,再结合驱鸟队员们的接受能力,用通俗易懂的事例编制了学习课件,向驱鸟队员们普及生态学理论和鸟击防范知识,驱鸟队的专业知识水平有了显著提升,驱鸟方式更加科学。

“实现人鸟共享一片蓝天”“生态防鸟”等理念的提出,都是李新将驱鸟工作化被动为主动进行的探索。以往隔离鸟类的“粘鸟网”是有去无回的坟墓,在他的说服下,队员们如今会随时检查鸟类落网情况并及时“解绑”,让被困鸟类通过脱困认知到“此路不通”,再借助鸟群之间的信息传递交流,提高鸟群对飞行区环境的“认知度”,机场的鸟击防范工作有了新的突破。在李新和同事们的努力下,整个机场乃至政府部门也逐渐消除了对驱鸟工作的“刻板印象”,社会对鸟击防范工作有了全新的认识。

创新,不止步于自己游刃有余的熟悉领域,李新的职业生涯伴随着这股子钻研劲头一同成长起来。2007年,李新从熟悉的驱鸟岗位转到机场净空管理。面对新的领域,承担着更大的安全压力,在一个月内,他从一名门外汉变成了一名合格的净空管理工作者。但他远不满足于“合格”。在学习的过程中,他发现以往的净空计算都靠手工验算,不仅处理时间长,而且容易出错。于是,他利用掌握的计算机知识,制作了一款针对净空计算的实用软件,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也增加了计算的准确率。经过一线工作经验的大量积累和不断地探索,李新得到了身边的领导和同事的认可,成功竞聘为场务保障室的主管助理,上任后的半年时间里,他先后修订部门手册、应急预案,优化了大量工作流程,场务的日常管理工作也进一步规范细化。

2013年,一线工作的实践和创新结出硕果,李新和其他几位同事,成功编写了鸟击防范标准化课程,这一课程被国际民航组织(ICAO)专家组评审通过,成为ICAO标准化课程库的第一门中文课程,填补了我国鸟击防范课程的空白。

团队建设,全心全力

对于呼和浩特机场而言,李新代表的不仅仅是一名员工、一位管理者,更是一支锐意创新、勇于探索的队伍,也是“源于一线、服务一线”这种创新思路的代名词。2008年,在集团公司大力开展班组建设的背景下,随着机场发展需求和班组建设的推进,李新原来所在的驱鸟队直接以他的名字命名,“李新”班组就此诞生。

由于班组文化水平差异大且年龄结构多元,团队建设和日常培训工作也非易事。怎样让目不识丁的老员工也“与日俱新”,李新用复读机把培训内容录下来,对这些员工进行培训。这种结合实际,收效良好的员工培训方法被学习推广。补足短板的方法找到了,由此掀起“建设学习型组织,争创知识性员工”的热潮,激励并带动着一批青年扎根一线踏实工作。此外,为使鸟击防范工作规范化,他广泛征求建议,编写班组手册,制作可视化动态班组展板,建立鸟情数据库,制作呼和浩特机场鸟击防范评估报告、绘制鸟类活动平面图和驱鸟设备分布图,让班组日常工作更加流畅有序。

经过长时间的磨合,班组人心齐了,干事顺了,目不识丁的老同志也跟上了步伐。“以生态环境治理为主,硬件驱鸟设施设备为辅”的鸟击综合防范策略、规范的作业指导书、人性化的人员培训、清晰的目视化管理和多方位的对外宣传等一系列班组建设工作逐步落地。在公司的支持下,飞行区管理部“李新”班组和“天路”班组共同成立了“守望创新工作室”,吸纳两个班组中学历高、技术技能强的员工为首创人员,共同研发出了道面抢修车、除冰液加注站、助航灯光抢修车等多项创新成果,极大提高机场运行保障效率的同时,也让“创新源于一线,创新服务一线”的思维在部门内蔚然成风。

“李新”班组同样秉承了他踏实工作的态度和干事创业的韧劲,班组先后获得了中华全国总工会颁发的“中国工人先锋号”、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颁发的“全国安康杯优胜班组”、内蒙古自治区“模范班组”等荣誉称号。如今,“李新”班组倡导的“竭尽全力综合防鸟,实现人鸟共享蓝天”工作理念,“立足本职、不断创新,争取早日使驱鸟工作步入全国民航鸟击防范先进行列”的工作目标和“用脚踏实地的工作态度,形成奋发向上的精神面貌,营造和谐的团队氛围,打造一支能打硬仗的鸟击防范队伍,最大限度的降低白塔机场的鸟击概率”的工作使命仍在激励着这个团队踏实奋进、戮力创新。

守护平安,决心不移

作为一名千万级吞吐量机场飞行区的安全管理者,压力可想而知。安全保障工作千头万绪,李新选择了继续和部门员工们团结在一起,沉下心来,一步一个脚印,与他的团队做好飞行区的各项基础性保障工作。风雪交加的冬日,暴雨瓢泼的夏夜,都能看到他与兄弟们枕戈待旦、备勤保障的身影。

多年的兢兢业业,长久的艰苦奋斗,为李新带来了许多荣誉,首都机场集团公司“青春榜样”、“中国服务、感动十年”创新人物,“全国青年岗位能手”以及2015年“全国劳模”等。曾现场聆听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大力弘扬“爱岗敬业、争创一流,艰苦奋斗、勇于创新,淡泊名利、甘于奉献”劳模精神的重要讲话。这些荣誉的获得,是对他踏实稳健、扎根基层的肯定,是对他深思细研、探索创新、提升运行保障效率的褒奖,更是对他数十年如一日将安全牢记心间的赞赏。

荣誉和掌声是对过去成绩的肯定,已经是飞行区管理部负责人的李新认为,面对机场日益复杂的运行保障环境,面对肩上更重的安全压力,“更需要保持归零的心态,沉下心来,一步一个脚印地,与我的团队做好飞行区的各项基础性保障工作。”这是一个坚守初心的民航工作者,这是一份将使命职责扛在心头的郑重承诺。

“一切平凡的人,都可以获得不平凡的人生,一切平凡的工作,都可以创造不平凡的成就”,习近平总书记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前夕的讲话让人无时不充满力量。在民航强国梦的感召下,恪守初心、矢志奋斗,就是对新中国成立70周年的最高礼赞,就是对新时代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最好答卷。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