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温下的“飞机医生”:排气口达127℃

0

入伏后,杭州最高温度接连数日蹿到38℃。杭州萧山国际机场停机坪,无疑是最热的地方之一,在这里作业的机场机务人员深有体会,他们管停机坪这种独有的热叫“蒸烤热”——停机坪像个蒸笼,刚降落的飞机像个大烤箱。

0-1

26岁的郑健,浙江金华人,2013年从沈阳航空航天大学毕业后,来到杭州萧山国际机场机务维修保障部,成为一名机务人员,负责短停飞机的检查和应急维修。图为郑健对一架刚抵达的客机进行绕机检查。

0-2

这种天气室外作业,防晒是必须的,郑健穿着长袖长裤,戴着帽子、墨镜、防晒围脖,全副武装。“我现在还单身呢,总要注意点个人形象。”郑健笑称,他以前可白了,现在再怎么防晒,还是黑了很多。

0-3

每当一架客机停靠入位,提前15分钟等候的郑健会拿起一沓检修单,走上停机坪,推放轮挡固定飞机,用内话耳机告诉副驾驶飞机停靠到位,询问飞行过程有无异常情况,之后是开始机身检查。图为郑健用内话耳机询问机组飞机状态后竖起大拇指,示意廊桥进近接送旅客下机。

0-4

烈日暴晒、热蒸气烤,这样的工作环境常人看来不可忍受。郑健很平静地说,每种工作都有它特殊的工作环境,选择了这份工作,就在这个环境里,把工作做到最好。图为郑健对一架刚抵达的客机进行绕机检查。

0-5

做到最好并不容易,基于航空安全飞行提出“海恩法则”认为:每一起严重事故的背后,必然有29次轻微事故和300起未遂先兆以及1000起事故隐患。图为郑健在检查一架客机的前起落架轮舱。

0-6

一个细小的斑点、一滴不起眼的油污、一抹细微的颜色异常,都有可能是飞行隐患。每天近十架飞机,每次数十项检查,每项检查都要确保安全。每次,郑健都会依次按照23个点位,环绕一周对飞机进行机械、航电等方面的检修。图为郑健检查发动机的风扇叶片。

0-7

郑健摘下墨镜,对一架客机的左主起落架仔细检查,并把检查结果一一记下。

0-8

郑健说,飞机三个最热的地方分别是——空调排气口、发动机尾喷口、机轮刹车片。而这些温度最高的地方,恰恰是检查项目最多、机务人员停留时间最长的地方。图为用手持红外线温度计点测飞机空调排气口,显示温度高达127℃。

0-9

郑健踮起脚尖,把头探入一架客机的主起落架轮舱,仔细检查。

0-10

郑健和同伴需要在半个小时内完成机身近百项检查,在“短停维护工作单”各处签上自己的名字,每一处签字,都是对飞机上100多位旅客生命安全的负责。图为两名机务把飞机推到位,确认飞机前进路线无障碍物,给手势示意机组后,目送飞机滑出。

0-17

短暂休息后,郑健骑自行车前往下一个预定停机位。郑健说:“骑车应该是杭州机场的一个特色吧,环保,但最重要的是提高效率。”

0-16

杭州萧山国际机场机务维修保障部办公室外,停放着一排黄色的自行车,各自编号,郑健和其他机务人员们就是骑着这些车来回穿梭在停机坪上的。

0-11

萧山机场每天平均有800架次飞机,机务人员们经常忙得连饭都顾不上吃。图为一名同事让郑健帮忙从食堂打饭,在办公室里迅速吃完午饭。

0-12

杭州萧山国际机场机务维修保障部办公室,机务人员们短暂休息。像郑健这样的机务人员,基本都是按照“做一休一”的工作模式,排日班和夜班,每天工作12个小时。

0-13

机务维修保障部办公室里,机务人员们的水杯。高温这几天,他们每人每天要喝十多杯水。

0-14

郑健说,机务人员的工作职责有点像“全科体检医生”,逐项给飞机做快速的全身“体检”,没有最后签字的“体检报告单”,飞机就不能起飞。“每次飞机飞走了,心里反而更沉重了,签下的不仅是自己的名字,是100多位乘客的安全,是责任。”(摄影/都市快报 陈中秋 编辑/徐松 《中国人的一天》第2764期)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