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民航组织开始对中国民航进行航空安保审计

根据中国民航局与国际民航组织签署的谅解备忘录,中国民航将于8月28日至9月2日接受国际民航组织普遍安保审计持续监测(USAP-CMA)。受民航局领导委托,中国民航局安全监察专员、公安局局长魏亚军于北京时间8月28日上午9点,蒙特利尔时间27日晚上9点,通过视频连线的方式,与国际民航组织航空安保审计组组长扎多言(Zadoyan)共同召开简况会。

魏亚军强调,当前,国际恐怖活动已经进入了新一轮活跃期,一些显性和隐性的危险因素开始交织显现、发酵升温。民航客机和民用机场已成为恐怖主义的首选目标,同时核生化威胁、无线电干扰、无人机侵扰等新的非法干扰手段层出不穷,使得航空安保面临的形势日趋复杂严峻,航空安保的重要性及紧迫性已成为国际民航界乃至国际社会都最优先考虑的话题。

魏亚军指出,国际民航组织近几年来为加强航空安保实施了一系列重要举措,包括持续修订附件17以及指导材料、拟定全球安保计划、持续推动航空安保国际公约的现代化等工作,特别是持续开展、并优化提升普遍航空安保审计工作,对提升全球航空安保标准作出了巨大贡献,成效显著。

魏亚军表示,中国民航高度重视此次航空安保审计工作,并将其视为系统检测航空安保监管系统、提升航空安保质量控制、强化航空安保管理水平、推动航空安保科技化建设的一次重要机遇。

扎多言先生首先感谢中国民航对此次审计工作的重视和支持,特别是民航局公安局作为迎审的牵头单位,提交材料迅速、全面,自查报告详尽、准确,为审计工作顺利开展打下了良好基础。

扎多言先生介绍了本次审计的基本做法与审计工作安排。他表示,此次使用的是国际民航组织2015年新开发的普遍安保审计持续监测做法;它与前两轮审计做法最重要的区别是审计不再设固定周期,运用关键要素和信息,同时考虑国家的航空安保系统的规模和复杂性,以及对审计方案的响应和配合程度来确定审计的频次和方式。

据悉,成立于1947年的国际民航组织是联合国的一个专门机构;随着国际社会不断发生机场和民航航班被袭事件,航空安保日益成为国际民航组织优先关切的事项。2016年9月22日,联合国安理会召开会议,专门听取国际民航组织秘书长柳芳关于民用航空安保问题的情况通报;之后安理会通过决议,促请各国通过加强安全标准和措施以及信息、司法和技术交流合作等有效应对针对民用航空的恐怖威胁。

航空安保审计是国际民航组织对其缔约国执行国际航空安保标准措施的各个方面进行的深入审查。中国民航分别于2004年、2006年以及2009年,先后通过了国际民航组织的第一轮审计、第一轮后续审计以及第二轮航空安保审计。从2015年开始,国际民航组织正式开始实施普遍安保审计计划持续监测做法,这种全新的审计模式将根据各国不同的情况量身定制审计以及监测活动计划,并持续监测各缔约国对国际民航组织附件17等各项航空安保标准和建议措施的符合情况。

经过前两轮审计,以及本次审计的前期提交文件情况,国际民航组织认为中国国家航空安保系统比较完善且运行有效。因此,国际民航组织将本次审计确定为“基于文件”的审计模式,采取远程审计方式,通过查核迎审文件完成工作;主要审查国家航空安保监管体系的9大业务方面,包括航空安保法律法规、安保相关人员的培训、航空安保质量控制职能、机场安保运行、航空器以及飞行中安保、旅客以及行李的安保、货物邮件配餐安保、非法干扰事件的响应、简化手续安保内容。

中国民航局为此专门成立迎审工作领导小组,组织对相关规章文件进行修订,向审计组提交了包括4个中英文主审计文件,23部中文法律法规,11部英文法律法规在内的第一批审计文件。审计组收到第一批文件以后,结合上一轮审计的情况以及风险评估的综合评估结果,确定了对中国情况的审计单,其中包括224个审计点。中国民航已经据此提交了审计检查单自查报告。在为期一周的审计中,审计组将重点审核该审计报告,逐项与中国民航局进行核对。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