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客源又有补贴,航企加大对中型枢纽机场争夺

随着我国人口加速向大都市圈转移,大城市的航空吞吐量也日益增长。

根据CADAS(民航数据分析系统)数据,并结合公开报道统计,上半年有21座机场的吞吐量突破千万大关,9座机场吞吐量突破2000万大关。

其中,2017年旅客吞吐量排名前10的中国大陆民航机场(吞吐量超过3000万),2018年1~6月旅客吞吐总量均超过1500万人次,平均增速为7.17%。

上半年,深圳机场旅客吞吐量同比增速10.6%,在前十大机场中排名第一,其次为杭州增速9.5%。这与深杭两城产业转型升级成效明显有关。近几年,两城的高新技术、信息经济、现代金融等产业发展较为突出,对航空出行的需求旺盛。

例如,杭州市统计局数据显示,上半年,杭州的信息经济实现增加值1592亿元、增长14.7%,增速比GDP高7.1个百分点,占GDP比重为25.0%,比上年同期提高0.2个百分点。

此外,近年来,受时刻容量限制、地面保障资源等多种因素影响,前十大机场中的北京、上海、广州、成都四大航空枢纽开始步入低速增长阶段,四大城市五个机场上半年的旅客吞吐量增速均低于7.5%。

受航班时刻容量的影响,航企也将更多资源转移至超大型机场周边的大中型机场。

以北京为例,航企就将更多的资源转移到周边的天津、河北地区。数据显示,上半年,天津机场旅客吞吐量增长了15.7%,在2000万以上级别的大型机场中,高居第二位;石家庄机场增长33.8%,在1000万级别的机场中增速位居前列,仅次于南昌。

民航资深专家李晓津教授对第一财经记者分析,目前京津冀尤其是北京的空域资源非常紧张,中小机场航班也可以飞到石家庄或者天津机场,再通过便利的轨道交通到达北京,未来随着京津冀航空的发展,也可以先飞到唐山、秦皇岛等地再到北京。

去年12月,国家发改委和民航局也联合发布《推进京津冀民航协同发展实施意见》,提出优化首都机场航线网络结构,与北京新机场形成优势互补的“双枢纽”航线网络格局,进一步扩大国际航线网络覆盖面和通达性,合理引导国内中小机场通过区域枢纽与北京“双枢纽”机场衔接。

民航专家邹茂功曾撰文分析,航空公司在大型枢纽机场的格局已基本形成并稳定,必将加大对中型枢纽机场的争夺。中型枢纽机场有时刻、有客源,同时又有补贴,因此航空公司未来市场主要增长空间将在中型枢纽机场。

扩展到2000万级别的机场来看,郑州机场的表现十分抢眼。

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郑州机场累计完成旅客吞吐量1335.60万人次,同比增长17.8%,增速居全国大型机场第一名;累计完成货邮吞吐量23.30万吨,增速12.3%,增速居全国大型机场第二名;累计完成运输飞行10.2万架次,增速11.6%,增速居全国主要机场第一名。

河南大学中原发展研究院院长耿明斋对第一财经记者分析,郑州人口快速增长,城市高速扩张,主要是由于河南人口规模很大,城镇化水平却相对滞后,到2017年才刚突破50%,比全国低了8个百分点。目前河南处在城镇化高速发展的阶段,使得各种要素不断向郑州集聚。

同时,考虑到较低的物流、运输以及生产成本,企业在郑州设点是很好的选择。耿明斋认为,从全国的发展格局来看,郑州目前作为交通枢纽、物流枢纽的优势不断凸显,也带动了产业要素向郑州集聚。

今年4月,郑州机场正式升级为4F机场,可起降全球最大民航客机,这使郑州机场的运行保障等级得到大大提升。同时,通过加密和增开航线,郑州机场已形成覆盖全国及东亚、东南亚主要城市,联通大洋洲和美洲的客运航线网络。

(来源:第一财经 林小昭)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