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低空巡检和人工智能 广州以科技筑牢防汛厚度

  按照天气及水文规律,最快3月份广东将进入汛期。记者2月25日从广州水投排水公司防内涝工作部署大会获悉,该公司今年将抓住低空经济开放及人工智能技术提升等机遇,开发相关应用产品用于广州中心城区内涝防治工作。同时,巩固广州中心城区防内涝厚度,服务好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

  记者从会议获悉,根据广州水投排水公司联合广州市气象部门专家结合现有气象资料的研判,预计2025年广东汛期,广州将有“气温偏高、前旱后涝、台风强度偏强”等特点,防汛防涝工作不能放松。

  据悉,2025年该公司的整体应急排涝能力将提升至35万立方米/小时,并在原有146支专业抢险队伍的基础上新增4支标准抢险组,共计组建150支抢险队伍,含“龙吸水”在内的各类抢险车辆及专业设备超500台,围绕中心六区实现布防重点要点“全覆盖”。

  汛期防治内涝不仅靠“应急治”,还需“提前防”。截至2月下旬,该公司已完成广州中心城区管理台账内多个风险点超189公里市政排水主干管网清淤疏浚,构建“清疏-监测-维护”全周期闭环管理链条。

  记者获悉,广州水投排水公司在2025年将低空无人机技术应用在巡检及抢险工作中,以便在日常巡检时更早发现防汛死角,在内涝发生时更早了解核心区域情况。该公司还将为一线工作人员配备安装高清防抖摄像头、融入人工智能算法能力的“二郎神智能安全帽”,快速拍摄一线抢险人员眼前场景并回传作业管控平台,提升内涝险情发生时的处置决策效率。

  此外,当前广州不少场馆及重要节点正进行“十五运会”提升改造工程,一些场馆及重要节点周边也有排水系统优化、水环境治理、水安全保障等品质提升工程在实施。广州水投排水公司将围绕涉及“十五运会”的多个枢纽交通站场、比赛场馆、运动员官员驻地、广州形象片区等地开展保障工作。截至2月下旬,该公司已完成11个管网设施升级项目,并围绕“十五运会”防内涝保障要求制定“汛期防御+汛后提升”两阶段攻坚方案,提升“十五运会”水安全保障力度。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