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人大代表李海鹰:服务双循环发展新格局,促进民航高质量发展

去年受疫情影响,全球航空业受到冲击,有国外航司推出“无目的地航班”等“花式航班”。那么,国内民航推出了哪些新举措进行“自救”?今年两会,全国人大代表、四川航空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李海鹰接受北青-北京头条记者专访时表示,去年川航通过多种方式全方位开展“自救”,尽管在非常困难的局面下,营销工作仍收获不少亮点。今年,李海鹰比较关注民航领域全面深化改革,实现民航业高质量发展,服务国家促进双循环发展格局的一些新思路、新举措、新政策,提出了服务双循环发展新格局,促进民航高质量发展的建议。同时,李海鹰还畅谈了对未来航空业的展望,“我们坚信,在经过疫情的考验之后,民航安全底线更牢、发展后劲更足。从长期来看,疫情对我国民航强国战略进程不会产生根本性影响。”

谈建议

  “服务双循环发展新格局,促进民航高质量发展”

北青-北京头条:您去年的两会提案是什么?一年来有哪些进展?

李海鹰:2020年,面对新冠病毒疫情暴露出的航空货运能力不足短板,两会上,我提出了补强航空物流短板,支持航空货运发展的建议。这一年来,中国民航坚持“优环境、补短板、调结构、强供给”,系统推进航空物流业转型升级和健康发展。据初步统计,2020年,全国机场货邮吞吐量1607.9万吨,同比仅下降6个百分点;3至12月,全行业保障货运航班量同比增加89%,其中“客改货”航班量约占四分之一。航空货运能力的大幅提升为保供应链物流链稳定、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贡献了民航力量。

北青-北京头条:今年两会您带来了哪些建议?

李海鹰:今年我提出了服务双循环发展新格局,促进民航高质量发展的建议。构建双循环发展格局的重点在于把满足国内需求作为发展战略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扩大内需作为现阶段发展战术基点,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加快构建完整的新时代内需体系。民航领域须要抓住扩大内需的精准发力点,建议从以下几方面着力: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推动民航数字化升级,盘活中小机场资源,深挖支线航空潜能,培育短途运输市场,激发通航活力,探索“通用航空+乡村振兴”联动发展。

北青-北京头条:为什么提出这点建议?

李海鹰:“双循环”的提出不仅是百年变局下修复经济均衡的应对之策,更是长远驱动内外经济均衡水平的跃升。民航归属服务行业,又为战略产业。服务双循环格局是对民航业发挥战略先导作用的必然要求,所以我比较关注民航领域全面深化改革,实现民航业高质量发展,服务国家促进双循环发展格局的一些新思路、新举措、新政策。

 谈现状

  “中国民航在全球率先触底反弹,成全球恢复最快、运行最好的航空市场”

北青-北京头条:去年受疫情影响,国内民航与国外相比,情况如何?

李海鹰:疫情对全球航空业造成了史无前例的巨大冲击,国际上一些航空公司出现了破产的情况,但得益于我国疫情控制较好,复工复产经济复苏形势长期向好,国内巨大的市场,加上国家实施更加积极有为、提质增效的民航财政政策,加大对行业补助补贴、税费减降免、贷款贴息等方面的支持力度,国内的航空公司的日子相对来讲要稍微好过一点。中国民航在全球率先触底反弹,成为全球恢复最快、运行最好的航空市场。

北青-北京头条:有国外航司推出“无目的地航班”“假装出国航班”“用餐航班”,引发关注。您如何看待这些“花式航班”?

李海鹰:在恢复市场的过程中,各家航空公司根据实际情况推出多种特色产品服务,为疫情可控后重新参与到全球航空市场竞争做好充分准备。因为疫情期间,企业市场效益不好的同时,对企业员工,特别是空勤人员的收入也会造成影响。这些特殊航班有利于激发市场活力,而群众也非常认可,购买积极性很高。同时,对我们空勤人员来讲也是有益的,因为有航班飞,他们的收入才能保持稳定,队伍也才能和谐稳定。因此,我认为这些航班是有益的积极的探索。

 谈后疫情时代“自救”:

  “以科技赋能加快数字化转型”

北青-北京头条:后疫情时代,川航如何出招开展“自救”?

李海鹰:一是从构建新生态、建立新模式、打造新业态三个方面入手,畅通国内航空客货运需求内循环。二是统筹建设一流运输质量和竞争力的机场群,积极助推四川省城市群建设以及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打造川航“飞机+”战略2.0版,即“飞机+机场+X”。三是进一步深化国企改革,畅通循环稳定增长的主动力。四是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积极开拓国际国内两个市场,用好国际国内两种资源,在更宽领域、更大范围提高国际化发展水平和产业竞争力。五是按照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方案的实施要求,破除深层次体制机制障碍,深化航空运输主业、航空上下游产业链等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全面实现战略转型。六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安全发展理念,不断提升保障能力和服务水平,牢牢守住航空安全底线和疫情常态化防控战线。七是不断提高党组织领导高质量发展的能力和水平。

北青-北京头条:去年川航的运营成本和收益如何?

李海鹰:川航去年受疫情影响,经营效益各项指标都出现了一定的下滑,但在非常困难的局面下,我们的营销工作仍然有一些亮点。一是运效匹配。企业内部高效联动、密切监控、迅速反应,对预期亏损航班进行临时滚动调减、优化机型,降低生产运营成本,在去年年中逐步实现生产量快速恢复。二是客货并举。我们按照客货统筹、边际贡献规模最大化原则安排生产计划。客运方面,逐步扭转了落后于行业平均座收的颓势。联合南方航空开通“川南快线”,航司合作有了新进步;非常时期主导组织营销高峰论坛沟通协调各航司稳运价,作用显著。货运方面,抢抓发展机遇,推出“客改货”、货机临时包机、定班包机等多项产品,全年抢抓收入近16亿元。三是大客户营销。进一步强化客户资源的挖掘特别是异地大客户的开发,新签客户总数近500家,其中异地客户单位产生有效销量的转换率达80%以上。四是产品创新。我们快速跟进行业发展和旅客需求,推出“安逸飞”产品,实现会员和销售收入的双增长,另一方面,进一步加大对辅营产品的创新和推广力度,升舱收入在疫情形势下实现逆势增长。

北青-北京头条:后疫情时代,旅客出行是否增加了一些新需求?川航对此如何应对?

李海鹰:后疫情时代,旅客对安全、便捷出行的需求将更加强烈。疫情期间,川航快速上线在线申报健康入口及同程患者查询功能统一入口,提供无纸化出行服务等,尽量减少人员接触、做好疫情防护的同时,努力为旅客提供便捷出行方式。在这其中,我们看到了民航“智慧出行”的重要性。

“智慧创新”是我们的管理理念,川航也一直坚持以智慧为牵引的发展战略,作为企业破解发展难题、拓展市场空间、提升竞争优势的重要手段。川航在即将投用的成都天府国际机场四川航空基地工程项目中,计划从智慧出行、智慧园区方面结合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等新兴技术对智慧航空信息化建设进行顶层设计和规划。项目建成后将实现包括人脸识别、智能语音、大面积航班延误调整与恢复以及智能型机器人交互等功能,并依托数据中台整合数据资源,提供统一的AI智能服务。

谈展望

  “经过疫情考验后,民航安全底线更牢、发展后劲更足。”

北青-北京头条:未来一年川航是否考虑增加新航线?

李海鹰:扩大内需将作为现阶段发展战术的基点,川航从“十四五”初始,就加速布局二三线城市与一线城市的对接,开通更多三四线城市中小机场的航班,为服务构建国内大循环格局提供支撑。

北青-北京头条:今年,您对航空业有哪些展望?

李海鹰:疫情的确对民航业冲击非常大,但是我们深信,疫情对我国航空运输规模、民航企业生产效益的影响肯定是暂时的。因为我们有党中央、国务院坚强领导,有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还有包括4亿多中等收入群体在内的14亿人口所形成的超大规模内需市场。而且民航经过多年发展,已经具备了较好的发展基础、强劲的发展韧性和巨大的发展潜力,这都坚定了我们走民航高质量发展道路的信心和决心。而且“十四五”启航之后,我们重点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加快重大项目实施、抓紧推进改革等工作,为疫情可控后重新参与到全球航空市场竞争做好充分准备。我们坚信,在经过疫情的考验之后,民航安全底线更牢、发展后劲更足。从长期来看,疫情对我国民航强国战略进程不会产生根本性影响。(来源:北京头条客户端)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