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长叶晓华:在新征程中书写闪亮答卷

“起飞时间是11:15,颠簸指数最大是5,发生时间是起飞之后57分钟……”每次执飞前,东航江苏公司机长叶晓华都会在航前准备会上细致地准备。

高大的个头,黝黑的脸庞,整天笑呵呵的叶晓华,一旦进入准备工作状态,立马像换了个人,变得特别沉稳。

2008年11月,叶晓华一路“过关斩将”,进入东航。2009年5月,他开始飞行,实现了“蓝天梦”。今年是他飞行生涯的第14年,每一次翱翔在祖国蔚蓝的天空,俯瞰壮丽山河,都让他更加热爱飞行员这个职业。14年初心不改,叶晓华用敬业与执着,在天空写下无悔的青春答卷。

成为机长前需要漫长的修炼

上大学时,叶晓华无意间看到一则《招飞简章》,萌生了“蓝天梦”。后来,他成功通过招飞考试,前往中国民航飞行学院学习,并以优异的成绩毕业,最终进入东航。

在成为机长之前要经过漫长的修炼,驾驶每一种机型都要反反复复训练。他经常利用休息时间给自己加量,对着贴在墙上的座舱图一遍遍练习。飞行操纵动作和程序,他记得丝毫不差;空中特情处置方案,他倒背如流。经过几个月的训练后,叶晓华开始跟班、带飞,而后升级为副驾驶。

2010年冬天,当时的叶晓华还是一名副驾驶,和机长执飞长春至南京航班。“起飞滑跑时,忽然听到一声巨响,飞机方向发生了剧烈的偏转,飞机仪表显示我们遭遇了喘振。这时,乘务员报告坐在客舱后端旅客从发动机尾喷管看到火光,并闻到焦糊味。”这是一种比较严重的发动机故障,叶晓华和机长迅速中断起飞操作,并按标准程序进行了处置,滑回了机位。

一次次实战演练,“功夫不负有心人”,2014年,叶晓华被聘为机长。目前,他的总飞行时间已达11500小时。作为机长,他同时也是一名教员,需要对新进人员“传、帮、带”。把风险想得更全,把训练做得更足,他认为这是他必须关注的事情。虽然每天可能只飞几个小时,但准备工作一点也不能马虎,“成为机长需要千百次的苦练。每次执飞后,我们还要去总结发现的问题,想原因、找措施,下一次怎么飞得更好。这些年,我写了十几本飞行日志。”叶晓华说。

一丝不苟才能确保飞行安全

“飞行员所要面临的挑战一直都在,主要来自于恶劣天气条件和复杂的机场运行。比如风切变、大风、雷雨、低能见、短窄跑道、高原等。优秀的飞行员往往能够比别人先发现人、机、环境可能造成的威胁,并对这些因素进行有效的分析和处置。”当年教员的话,至今还深深地刻在叶晓华的脑海里。

从事飞行工作,压力不会小。“与其说是压力,不如说是责任。我们得确保每一次安全飞行,把旅客平安送到目的地,这就是我们肩上‘四道杠’的责任。” 叶晓华告诉笔者,机长的肩章上有四道杠。第一道杠表示“专业”,第二道杠表示“知识”,完成了飞行员培训的人员才有资格佩戴两道杠;第三道杠代表“飞行技术”,这是需要通过飞行实践积累和磨练的,故而晋级到副驾驶的飞行员才能戴上三道杠;而第四道杠则代表“责任”。

到了停机坪,叶晓华一如既往认真检查飞机,有一丝疑惑便向机务维护人员询问。他认为,飞行不能有半点含糊,只有一丝不苟地把每一个动作做到位,才能确保安全。

保持对飞行事业的热爱

“‘把每一次飞行当作人生中的第一次飞行’,这是我刚入行的时候,师父和教员们跟我说过的话,这也是我一直以来的飞行信念。”叶晓华补充解释道,“因为每一次驾驶的机型可能不一样,飞行时的天气也不尽相同,每次搭档的副驾驶也可能不一样。只有灵活应对这些变化,飞行中才能多一份从容。”

14年来,每一次飞行任务,看起来都是由重复的动作和程序构成的,但难的是每一次飞行都要一丝不苟,精确地做好这些看似简单的操作。“最好的方法,就是保持对这份工作的热爱。”叶晓华说,每一代人都会留下属于自己的青春答卷,他也不例外。今后他将继续立足自身飞行岗位,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精一行,在平凡的岗位上创造不平凡的业绩。

   凭借突出的工作能力,近年来叶晓华先后被评为公司“安全标兵”和“先进个人”。2020年3月,武汉新冠肺炎疫情基本得到控制,在许多人还谈“疫”色变之时,公司接到了接江苏援鄂抗疫英雄返回的任务,叶晓华立即主动请缨:“我是一名飞行员,也是一名共产党员,现在是祖国和人民需要我的时候,我必须站出来。”肩上扛责任,凡事冲在前。他认为,这是他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应有的状态。

进跑道、加油门、修正侧风……驾驶着飞机,他又一次冲向蓝天。(供稿:郑亚群)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