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空公司根据旅客进行动态定价也会“杀熟”吗?

根据收益管理系统公司PROS发布的信息,很多航空公司将很快实行根据不同旅客进行不同的定价的方式。也就是说,旅客看到的机票价格是多少将跟这个旅客是谁有紧密的关系。航空公司的网站将根据访问者的IP地址、访问者的飞行历史记录等信息,对访问者的查询内容进行报价。

同一个航班上不同的旅客支付不同的价格,这对于航空旅客来说已经是一个基本的常识,买机票早的旅客和晚的旅客通常会支付不同的价格。人们对此已经习以为常,也已经不会有哪个旅客会计较这种价格差异的存在了。

然而,按照PROS公司的说法,一些航空公司已经开始在自己的网站上实施“动态定价(Dynamic Pricing)”的模式。

动态定价是一种经济学上的策略,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根据需求来进行定价,而不是对产品实施单一定价。举一个常见的例子,就是Uber在下雨天或者交通高峰时期会进行提价(滴滴打车是否也如此呢?)。对于航空公司来说,其实很早就采用了这种定价策略,例如公共假期及其前后的机票价格要比平时贵很多。但是,随着新的信息技术的应用,现在的航空公司已经可以根据特定的旅客个体进行定价了。

当一名旅客在航空公司的网站上进行查询时,根据IP地址、乘机记录、忠诚度情况、旅客分类(公务或休闲旅客)等信息,收益管理系统会创建一个完全针对该旅客的价格。大致的思路是:忠诚度高的旅客、休闲出游的旅客会便宜一些,而使用公司信用卡支付的公务出行旅客则可能会贵一些。

不过,从IT的视角看,航空公司实施这样的动态定价模式,还需要克服一些困难,例如那些在1978年之后投入使用的计算机预订系统或者分销系统。这些系统很古老,软件功能设计上,这些系统将航空公司的机票价格限定在一些特定的子舱位上,每个子舱位对应一个价格和相应的限制条件。这种方式使得动态定价部分失去了意义,因为价格计算出来后只能落到特定子舱位上,变成特定的价格。假如没有这样的系统限制,理论上来说飞机上的每一个旅客都能有完全不同的价格。

尽管这对于航空公司来说只是将按需定价策略进行一次改进,但以上的思路还是让我们想起最近在打车软件、OTA网站等发生的“杀熟”现象,这引起了消费者的不满。这种不满情绪引发的讨论,甚至到了讨论这些公司的“公司价值观”的程度。航旅IT圈分析认为,如果动态定价的算法模型只是一些非常粗浅的逻辑,就会很容易发生类似“杀熟”的现象。航空公司在走出这一步之前,需要进行慎重的研究,在没有充分进行可行性实验之前,最好不要轻易改变“买得越早越便宜”等这些通过十几年长期市场培养建立的旅客消费习惯。

(来源:航旅IT圈)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