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详析“有票低价票却买不到”的三大原因

近日,随着暑期出游高峰的到来,一些热门旅游地的机票紧张程度已不亚于春运,旅游达人们更是开始着手预订国庆出游的优惠机票。然而,有些旅客在OTA(线上旅行社)平台购买低价机票时却遭遇怪事儿:明明显示有余票,下单支付时却被告知“舱位已售完”,反复下单均告失败;明明看到的机票价格很便宜,临到付款时票价却涨了。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记者为此采访了多位专家。

系统缓存致库存更新不及时 常见于国际机票

技术缓存是许多专家都提及的原因。民航专家林智杰指出,OTA平台上显示的机票价格,是从GDS(全球分销系统)查询并同步过来的。但是因为每次查询都要收费,所以很多OAT平台都会选择隔一段时间查询一次,并将查询的数据放入缓存供给用户。旅客在OTA平台搜索某一航班时,最先看到的其实是系统中缓存的数据。当他来到支付环节时,OTA平台会与航空公司的最新“库存”进行匹配。如果该航班的相关舱位已售完,就会发出“该价位舱位已售完,请重新搜索”的提示。这样一来就造成了“有票买不到”的问题,根源在于技术缓存导致的库存更新不同步。

“这种现象常见于国际机票,国内机票比较少见”,北京联合大学在线旅游研究中心主任杨彦锋补充称,因为国内的GDS与航空公司沟通较顺畅、随查随报,而国外的GDS链接的全球航空公司数量高达数百家,并且国内的OTA平台查询没有那么频繁,缓存时间就很长。他强调,“价格频繁波动是国际机票一直面临的技术难题。”

机票价格随热度实时上涨 容易导致支付失败

一名航空业内人士认为,旅客支付失败还可能与“跳舱”有关。“现在许多航空公司采用的是靠机器数据分析的实时智能调舱系统。如果一些航线短时间内突然有大量订票需求,原有舱位不足,就会实时上调舱位。之前旅客搜索到的低价舱位票升级成更高价格的舱位票,所以才会支付失败。”

杨彦锋也表示,“各大航空公司都会对机票进行收益管理,即在一段时间内,既要把票卖出去,又要尽可能卖出高价。过去机票价格的调节全凭经验,调价频次较低,现在很多航空公司采用的是机票策略机器人,每时每刻都可能调节价格。旅客对某个航段的关注度越高,机票价格上调的可能性越大。”

北京市法学会旅游法学研究会副秘书长李广则指出,OTA做为第三方交易平台,由各代理机构或商家在该平台上进行机票销售。由于增加了信息传递环节,机票信息也可能出现与实际情况不符的现象。

OTA平台若虚假展示信息 旅客可合理维权

李广强调,无论是缓存原因还是信息传递环节导致的“有票买不到”,都不应成为OTA平台推卸责任的理由。《网络交易管理办法》第十四条规定,“网络商品经营者、有关服务经营者提供的商品或者服务信息应当真实准确,不得作虚假宣传和虚假表示”。即使存在缓存的情况,OTA平台也应将此信息提前进行说明和告知,以保障消费者的交易知情权。

如果OTA平台虚假设置机票信息,或者怠于维护系统导致不实信息反复出现,则会因为在订立合同过程中“提供虚假情况”或“故意隐瞒与订立合同的重要事实”,构成“缔约过失责任”。如给用户造成损失的就应当按照《合同法》第四十二条的规定,承担损害赔偿责任。因此如果用户因为OTA平台的做法受到了损害,可以依法提出诉求,要求平台承担相应责任。

不过,林智杰也指出,用展示界面以低价吸引旅客,下单环节再以高价成交,可能可以提升客户点击率,但未必能提升成交量,而且客户体验极差,会造成客户流失,相信有些“名号”的OTA应该不会这么干。

另外,针对“有票买不到”的情况,携程订票专家建议,一方面,旅客可以每隔几分钟在OTA平台刷新缓存后再搜索,增加买到票的几率;另一方面,还可向OTA网站或航空公司的客服求助,让他们帮助购票,以免影响出行;第三,冷门航线航班舱位库存波动较小,旅客可根据自身需求,选择合适的航班。

一些订票网站也承诺,未来将从技术上解决缓存问题。携程对记者表示,未来会在技术上多花心思,尽量提高价格新鲜度,也将进一步增强明示,“更多地从用户交互上设计,告诉用户价格变动的原因”。

(来源:人民网  董菁、丁亦鑫)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