赋能一线管理,助力服务品牌提升,天津机场全面深化一线人员现场处置能力建设工作

中国民用航空网讯(通讯员 天津机场 张喜欣)一线人员是服务第一现场的直接参与者,是“真情服务”理念的践行者。为持续提升一线服务现场处置能力,天津机场按照集团公司服务质量品牌建设专项行动工作部署,深入开展一线人员现场处置能力建设工作。

升级服务规范  打造职业化队伍

为塑造服务人员优良的职业形象,培养良好的职业习惯,达到服务形象标准化、品质化,近年来机场持续开展人员能力建设。在前期“值机、登机口、旅检等关键岗位服务礼仪设计与培训项目”的基础上,再次对关键岗位服务规范进行升级,并将服务规范升级工作扩展到旅客服务全链条岗位。

在对关键岗位服务规范进行升级时,充分考虑旅客体验和员工关爱等因素,对值机、登机口、旅检等关键岗位的服务规范进行了优化,进一步明确岗前、在岗、离岗时规范要求,优化后的服务规范既能提升旅客满意度,也便于员工长期执行。通过对旅客服务全链条进行梳理,防爆检查、机场问询、商业服务、保洁、手推车、摆渡车、客梯车、机场巴士、医疗急救等一线岗位进一步补充完善服务规范,不断适应公众文化层次需求。

本轮服务规范升级,还关注到间接接触旅客,同样会影响旅客体验的工作岗位,如:增加系统运行维护员对服务设备进行现场维护过程中的行为规范等。在常态化疫情防控形势下,相关岗位持续完善旅客引导、手部消杀等防控措施的服务规范内容。

梳理负面行为  勾画服务岗位“红线”

结合旅客意见投诉、现场监察等内容,各岗位从语言、行为、仪容仪表等细节着手,深挖影响旅客感受、易造成旅客误解的负面行为习惯,制定具有岗位特点的负面行为清单。特别是与旅客直接语言交流较多的岗位,制定了服务禁语库,关注与旅客交流的全流程,减少因服务语言不规范引发的情绪对立、服务投诉与抱怨。

同时对具体负面行为事件研究制定事前预防解决措施,并加入到岗位服务规范中予以明确。如:针对摆渡车司机未及时关注乘车环境的情况,从明确发车前启动空调时间标准,增加车辆保洁工具、规范车辆清洁频次等方面完善岗位规范。针对巴士涉水行车造成旅客物品浸湿的问题,增加雷雨天气旅客物品随身携带服务提示,强化特殊天气路况预判等岗位规范。

评估服务风险  探索最佳对策组合

积极排查易与旅客产生纠纷的高风险服务环节,坚持分层级、分线条授权,着眼于提升现场处置效率与能力,共对18个重点服务岗位进行了风险事件识别,并逐一制定处置流程与措施。针对旅客意外损伤事件,不断完善小额快速补偿机制,通过对现场区域管理及责任部门的合理授权,为迅速、妥善处理机场责任原因造成的人员意外损伤事件,避免旅客权益争议提供制度保障。通过落实现场负责人机制,确保处置及时,过程合规,事件进展动态掌握。

针对不正常航班保障过程中易引发旅客投诉的情况,明确不同机型不同保障人员数量的具体要求,明确中队级、值班人员处置权限,明确航班取消服务保障程序。结合航班超售、行李查询、座位调配等易产生纠纷事件,细化相关岗位处置预案,鼓励一线人员主动作为,充分发挥现场管理人员协调处置作用。

提升特情处置能力   共创学习型团队

机场通过案例库建设,增强特殊情境下工作人员服务问题主动预防意识,分享现场处置经验。结合具体案例对意外伤害程序进行宣贯培训,强化信息通报、现场处置等重点环节。特种车辆岗位针对客梯车、摆渡车故障等特殊情境下,开展专题服务培训,提升人员帮扶意识,保障及应急能力。值机岗位通过云学堂形式分享晚到团队旅客保障模式,深入剖析岗位工作难点,形成晚到旅客服务技巧课程,指导具体实践。医护岗位结合典型案例,对出诊时间、救助能力、救助增援、伤者及亲属情绪安抚等具体内容全面梳理培训,持续打造过硬医疗队伍。

一线人员现场处置能力建设是建设人文机场的一项长期课题,随着旅客人文需求的不断提高,机场将持续深化服务规范的动态优化,提升员工特情处置能力,不断激发员工的服务热情,提升旅客现场体验,助力天津机场“经津乐道”服务品牌。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