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12月21日,深圳航空有限责任公司总裁、鲲鹏航空董事长李昆与中航商用飞机公司总经理罗荣怀签署了购买100架ARJ21飞机协议,这是目前国产ARJ21飞机最大的一笔订单,标志着深航旗下的鲲鹏航空公司迈入新的发展阶段,以实际行动写下了支持民族航空产业发展浓墨重彩的一笔。
鲲鹏航空100架ARJ21飞机合同是在上海隆重庆祝第一架国产ARJ21飞机下线庆祝仪式上签署的,更具有特殊的历史意义。鲲鹏航空作为ARJ21飞机最大的航空运输企业用户,一次性购买100架飞机,无疑对ARJ21飞机的市场销售,对国内支线航空事业的推动,都具有特殊的影响效应。
12月21日下午,中航商用飞机公司ARJ21飞机的总装车间,人潮涌动,洋溢着喜庆的浓烈气氛,国务院副总理曾培炎与3000多名嘉宾欢聚一堂,共同见证了这一历史性时刻。
鲲鹏航空是今年10月刚刚投入营运的一家航空公司,去年12月22日,深圳航空公司与美国梅萨航空集团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签约仪式成立国内最大的中外合资支线航空公司,经过短短九个月就完成筹建并正式开航,这不能不说是航空公司筹建的奇迹。鲲鹏航空公司的成立和运营,为中国民航尤其是支线航空增添了生力军,必将推动中国支线航空的发展进程。
鲲鹏航空的成立契合了中国民航特别是国内支线航空市场发展的需要,是深航和美国梅萨强强联合的结晶。随着中国经济持续、快速、稳定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中小城市的航空需求日益增长,中央、地方和民航总局相继出台政策,支持支线航空的发展。西部大开发战略、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和中部崛起战略的实施,尤其为支线航空发展提供了新的巨大发展机遇和空间。目前,在中国民航运输业快速发展的同时,民航发展结构不合理的矛盾日益凸显,干线垄断市场,支线航空的发展相对滞后。我国航空运输主要集中在大城市之间,有数据表明,国内140多个机场中,排名前二十的机场客流量几乎占全国机场客流量的80%,而有50多个支线机场的旅客日均流量不到200人。截至2007年10月中国民航支线飞机共有80架,占民航整个机队比例仅7.2%,而美国共有支线飞机3000架,占机队总数的30%多,欧洲也有2000多架支线飞机往返于支线航线之间。事实证明中国支线航空的发展已严重滞后,发展支线航空已成为实现民航大国向民航强国跨越的必经之路。
深航之所以大力发展支线航空,正是认识到了国家经济发展的需要和支线航空发展的巨大需求和潜力。通过与美国梅萨航空集团合作,鲲鹏航空充分借鉴和吸取梅萨支线航空运行模式和成熟经验,借助梅萨的技术管理和人才优势占领中国支线航空市场的至高点,在高平台上高效运营,在高起点上快速发展,力争成为国际品牌支线航空公司,突破中国支线航空不能盈利的发展瓶颈。鲲鹏航空选择西安作为第一个运营基地,是看到西安支线发展的广阔市场,是以实际行动支持国家西部发展战略。目前鲲鹏航空已引进三架CRJ-200型飞机,开通了西安至太原、南昌等10余条航线,年末飞机数达到6架,08年奥运前机队规模达到20架。鲲鹏航空计划今后每年引进50-90座飞机20-30架,扩充机群最终达到200架规模,并设立若干个飞行基地,以建立覆盖国内和东南亚区域的1小时飞行圈。
深航把发展支线航空作为其发展蛛网型航线网络的重要支撑点。确立了客货并举,国内、国际,干线、支线、公务机共同发展的战略。目前,着力构建干线、支线、货运、国际、国内协调发展的航空运输网络,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为多层次旅客提供便利的出行条件。已形成了以深圳航空为旗舰,翡翠国际货运航空公司,鲲鹏航空公司,亚联公务机管理公司组成的航空运输产业集团。
鲲鹏航空公司选择ARJ21支线客机作为主力机型,既是以实际行动支持民族航空工业的发展,同时也是充分考虑国内支线市场的发展特点和自身网络建设的需要。ARJ21是70~90座级中、短航程飞机,具有适应性、舒适性、经济性、共同性、系列化“四性一化”的优势。据了解,国产ARJ21在设计时是以格尔木等复杂机场作为设计的临界条件,是第一架完全按照中国的自然环境建立设计标准的飞机,因此能够很好地适应中国复杂的地理环境,尤其在西部航线和西部机场适应性上具有很强的优势。对西部地区中小机场来说,ARJ21飞机更具有过硬的起飞和爬升性能,在不减载的情况下能在较短的距离中起落。同时,该机宽、静机身,为旅客提供良好的乘机环境。
正是基于ARJ21飞机的竞争优势,鲲鹏航空公司选择ARJ21飞机作为其发展的主力机型。根据双方签订的协议,首架飞机将于2010年交付使用。
深航简介
深圳航空有限责任公司成立于1992年11月,1993年9月17日正式开航,是主要经营航空客、货、邮运输业务的股份制航空运输企业。自开航以来,保持了13年盈利和14年安全飞行,公司以安全飞行、优质服务、良好的经济效益和高效的管理模式赢得了社会的广泛赞誉。截止07年12月底,深航有8000多名员工,拥有波音747、737,空客A320、A319等各类型飞机70多架,经营国内国际航线160多条,有驻国内外营业部47个,设立了南宁、无锡、广州、常州、沈阳、郑州六个基地分公司和货运、工贸、广告、旅游、配餐、酒店六个二级公司,有国际飞行学校一所,控股常州机场、管理无锡机场,与德国汉莎合资成立并控股翡翠国际航空货运公司,与美国梅萨合资成立并控股鲲鹏支线航空公司,与香港合资成立了亚联公务机管理公司。目前深航总资产近200亿元人民币。
2005年11月,深圳航空有限责任公司完成股权转让,成为国内最大的民营控股航空公司。新股东提出了实现深航跨越式发展的“369”发展战略规划,深航进入了新的发展时期。
2006年是深航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是深航实施“369”发展战略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深航在安全、效益、服务、发展等方面取得骄人业绩的一年。深航确立了发展战略,形成了文化体系,进行了一系列的组织创新、管理创新、机制创新和服务创新,实施了人才引进培训计划,建成模拟机培训基地一个、员工培训中心三个、与院校合作设立研究基地三个。进军东北、落子中原,推进了广州、北京战略和苏、锡、常金三角战略,积极筹建山东、云南、重庆、西安、南京分公司,初步完成了公司前期战略发展布局,企业的内在实力和外在影响力得到了全面提升。2006年深航引进波音747、737和空客319、320飞机12架,建成生产基地3个,是深航历史上引进飞机数量最多的一年,也是基地建设最快的一年。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2006年深航超额完成各项经营指标,运输旅客712.57万人次,运输货邮10.59万吨,总收入达到64.48亿元,与上年相比分别增长了24.3%、27.3%和31.8%,实现利润3.6亿元,创造了深航历史上最高的经营业绩。2007年前十个月,深航完成旅客运输789.26万人次,主营业务收入66.46亿元,实现利润5.7亿元,比2006年同期分别增长了33.8%、38.1%和79.8%,深航呈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
2007年,深航在“创建深航罗盘管理模式,打造五星级航空运输企业,做特色航空的领跑者”的集团目标的指引下,以创新和进取为动力,进一步加快发展速度,提升发展品质,按照“一个主体、两个支撑、三大业务、四个版块”的集团业务发展规划,发展价值链、服务链产业集团,以客运为主体、客货并举,实施深航“369”规划,着力推进信息化、资产运营平台建设,实现货运、支线、公务机航空的共同发展,大力发展机场、酒店旅游、房地产、飞机租赁等与主业相关度较大的产业板块。2007年,深航集团收入将超过100亿元,旅客运输量超过1000万人次,飞机数量超过70架,深航“369”发展战略规划的第一阶段目标将提前实现。
深航以“立志成为世界上最受推崇和最有价值的航空公司,推动民族航空成为世界首选”为使命,以成为“特色航空的领跑者”为愿景,向世人昭示了企业的追求和责任,在中国民航由民航大国向民航强国的发展过程中贡献自己的力量。
摄影:蔡伟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