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航油阿拉善:驻守在大漠孤烟中的航油铁军

    阿拉善盟地处内蒙古自治区最西端,群山环抱、地广人稀、干旱少雨、风大沙多,冬季最低气温接近零下40℃,夏季最高气温超过零上40℃。阿拉善地区昼夜温差极大,在这里,“白天穿半袖,夜晚盖棉被”并不是一句玩笑。阿拉善地区沙化严重,全盟占地面积27万平方公里,其中沙漠化土地面积占总土地面积的82.3%,中国四大沙漠中的巴丹吉林和腾格里沙漠均坐落于此。     阿拉善盟三地机场作为中国首个通勤航空试点项目,于2013年12月17日正式通航,机场北接腾格里沙漠,南临巴丹吉林沙漠,东靠贺兰山,特殊的地理位置、极端的自然气候使得阿拉善通勤机场成为全国条件最为艰苦的机场。中国航油内蒙古分公司阿拉善供应站(以下简称“阿拉善供应站”)成立于2013年12月,供应站分别位于阿拉善左旗、右旗和额济纳旗。截至2014年10月1日,阿拉善供应站共计安全保障航班2469架次,实现航油加注2395吨。在阿拉善供应站,有一位年轻的加油员,自供应站成立以来便坚守与此,与艰苦为伴,与孤独为伍,在祖国最西部的“航油荒漠小镇”用心浇筑着属于自己航油事业,他就是阿拉善供应站加油员——李琛,一位“诚实、勤快、聪明、阳光”的八零后大男孩。     李琛入职于2013年6月,经过上岗培训并考核合格后,于2013年9月来到阿拉善,成为供应站的第一位加油员。作为草原“航油铁军”中的一员“新兵”,“手握加油接头,肩扛安全重任”是他坚守的安全信念;“三到四确认”,是他每天坚持的安全标准;“多沟通,少矛盾”,是他的安全服务理念。凭借坚定不移的信念、一丝不苟的态度和热情周到的服务,工作一年来,李琛从未收到一例投诉,得到了领导和同事的高度好评和充分信任。当被问道工作生活上有没有什么困难时,他答道:“对于我们航油人来说,永远没有解决不了的困难!感悟嘛,倒是有两点——挑战和孤独。”                                                           挑战:“有时候就需要逼自己一次”     刚到供应站时,除了日常的飞机加油作业外,更严峻的考验是ERP系统中的收油、发油、盘库。对于刚刚上岗三个月的李琛来说,他甚至根本没听说过什么是ERP。眼瞅开航在即,供应站领导也非常着急,一个新员工,上岗证才刚刚拿到,怎么可能使用系统。但是其他供应站的系统管理员也是一个萝卜一个坑,不可能调配过来。供应站领导回忆道:当时我问李琛,你多久能学会ERP系统?他想了整整一个晚上,第二天一早冷静的答复道:“给我资料,自学,三天。”站领导当时就笑了,说小伙子,这不是吹牛逞能的时候,开航你若学不会,岂不耽误了大事?但是李琛再一次肯定了自己的回答。站领导给他资料,并给他介绍了一位老师,有不懂的问题可以电话咨询。接下来的整整三天,他几乎没有合眼,在测试系统上反复练习着收油、发油、盘库。三天后,负责电话指导的老师给站领导打来了电话:“你们站里的李琛,他已顺利通过测试系统,可以独立作业了。小伙子真是好样的!”2013年12月31日,是他第一次经历的盘库,最终不负众望,毫无差错的完成了年底大盘库。现在同事们问李琛当时哪来的勇气,他笑笑答道:虽然工作时间不长,但那次“打肿脸充胖子”的经历是他遇到的最大挑战。                                                                 孤独:“空虚、寂寞、有点冷”     阿拉善供应站于2013年9月中竣工随即立即投入到备航阶段,也就是这个时间,李琛来到了供应站。6000平米的大院,只有他跟供应站经理两个人,由于阿拉善供应站分布三旗,站领导经常出门。最长的一次,李琛自己在站里整整驻守了30天。白天机场还算热闹,但由于前期工作只是些筹备开航的工作,没有航班,机场的工作人员每日下午不到三点就全部撤离了,偌大的场地便只剩他一人。到了晚上,狂风肆虐,沙尘骤起,新建的办公楼里没有网络,没有电视,生活又回到了原始社会一般,除了想家,想孩子,没有多余的情感。记得有一次,承建商告诉他,以前的机场是一片坟地,这对单独值班的李琛来说难免不会后背发凉。但是这些因素不会动摇他对工作认真负责的决心,每晚打着手电,扯着嗓子喊着歌,给自己装着胆子坚持着日查库工作。还有一次,他自己跟只受伤的麻雀聊了一下午,现在回忆起来都觉得可笑,那时候真的是自己在跟自己说话。孤独的生活和枯燥的工作,他都可以咬紧牙关坚持到底,但对于远在乌海的家庭和不满一岁女儿的思念,永远是另一种泯灭不掉的孤独。     日复一日,他从一名初出茅庐的加油员蜕变为一名业务骨干、优秀员工,从一个毛头小伙成长为一名优秀的飞机加油员。“文”,他负责阿拉善三地供应站的收发油盘库,各种公文报表,作业记录;“武”,大到仪表指示、发动机运转、应急熄火、连锁系统,小到轮胎螺丝、各铅封点及喇叭等,每天油车进入机坪前的出车前检查就要做32项之多。每一个细节,每一个螺丝都要检查,车辆卫生也要清扫干净,李琛每天都提前半小时起床,出车前都详细检查车辆情况,确保车辆在机坪上能够运行正常,顺利保障航班及旅客的安全。现如今,虽然上岗时间才一年出头,但李琛已经是三个徒弟的“老”师傅了。他毫无保留的将自己的经验全部传授给新进年轻员工,这些都是他在工作中辛苦总结得出的经验,是从书店里面买不到的知识。遇到困难总是第一个冲上去,为徒弟们做示范,树榜样。     在中国航油大家庭里,有着很多像李琛一样的年轻人,他们不骄不躁,勤学苦练,时刻不放松学习的加油员。他们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穿梭在往来的航班中,用坚挺的站姿,笔直的手臂,坚定的眼神认真进行着“三到四确认”标准动作。爱企、敬业、积极、尊重、善学、守纪,这是他们对待自己事业的准则,因为在他们心中永远都有一个神圣的使命:“竭诚服务全球民航客户,保障国家航油供应安全!”

    阿拉善盟地处内蒙古自治区最西端,群山环抱、地广人稀、干旱少雨、风大沙多,冬季最低气温接近零下40℃,夏季最高气温超过零上40℃。阿拉善地区昼夜温差极大,在这里,“白天穿半袖,夜晚盖棉被”并不是一句玩笑。阿拉善地区沙化严重,全盟占地面积27万平方公里,其中沙漠化土地面积占总土地面积的82.3%,中国四大沙漠中的巴丹吉林和腾格里沙漠均坐落于此。
    阿拉善盟三地机场作为中国首个通勤航空试点项目,于2013年12月17日正式通航,机场北接腾格里沙漠,南临巴丹吉林沙漠,东靠贺兰山,特殊的地理位置、极端的自然气候使得阿拉善通勤机场成为全国条件最为艰苦的机场。中国航油内蒙古分公司阿拉善供应站(以下简称“阿拉善供应站”)成立于2013年12月,供应站分别位于阿拉善左旗、右旗和额济纳旗。截至2014年10月1日,阿拉善供应站共计安全保障航班2469架次,实现航油加注2395吨。在阿拉善供应站,有一位年轻的加油员,自供应站成立以来便坚守与此,与艰苦为伴,与孤独为伍,在祖国最西部的“航油荒漠小镇”用心浇筑着属于自己航油事业,他就是阿拉善供应站加油员——李琛,一位“诚实、勤快、聪明、阳光”的八零后大男孩。
    李琛入职于2013年6月,经过上岗培训并考核合格后,于2013年9月来到阿拉善,成为供应站的第一位加油员。作为草原“航油铁军”中的一员“新兵”,“手握加油接头,肩扛安全重任”是他坚守的安全信念;“三到四确认”,是他每天坚持的安全标准;“多沟通,少矛盾”,是他的安全服务理念。凭借坚定不移的信念、一丝不苟的态度和热情周到的服务,工作一年来,李琛从未收到一例投诉,得到了领导和同事的高度好评和充分信任。当被问道工作生活上有没有什么困难时,他答道:“对于我们航油人来说,永远没有解决不了的困难!感悟嘛,倒是有两点——挑战和孤独。”
                                                          挑战:“有时候就需要逼自己一次”
    刚到供应站时,除了日常的飞机加油作业外,更严峻的考验是ERP系统中的收油、发油、盘库。对于刚刚上岗三个月的李琛来说,他甚至根本没听说过什么是ERP。眼瞅开航在即,供应站领导也非常着急,一个新员工,上岗证才刚刚拿到,怎么可能使用系统。但是其他供应站的系统管理员也是一个萝卜一个坑,不可能调配过来。供应站领导回忆道:当时我问李琛,你多久能学会ERP系统?他想了整整一个晚上,第二天一早冷静的答复道:“给我资料,自学,三天。”站领导当时就笑了,说小伙子,这不是吹牛逞能的时候,开航你若学不会,岂不耽误了大事?但是李琛再一次肯定了自己的回答。站领导给他资料,并给他介绍了一位老师,有不懂的问题可以电话咨询。接下来的整整三天,他几乎没有合眼,在测试系统上反复练习着收油、发油、盘库。三天后,负责电话指导的老师给站领导打来了电话:“你们站里的李琛,他已顺利通过测试系统,可以独立作业了。小伙子真是好样的!”2013年12月31日,是他第一次经历的盘库,最终不负众望,毫无差错的完成了年底大盘库。现在同事们问李琛当时哪来的勇气,他笑笑答道:虽然工作时间不长,但那次“打肿脸充胖子”的经历是他遇到的最大挑战。
                                                                孤独:“空虚、寂寞、有点冷”
    阿拉善供应站于2013年9月中竣工随即立即投入到备航阶段,也就是这个时间,李琛来到了供应站。6000平米的大院,只有他跟供应站经理两个人,由于阿拉善供应站分布三旗,站领导经常出门。最长的一次,李琛自己在站里整整驻守了30天。白天机场还算热闹,但由于前期工作只是些筹备开航的工作,没有航班,机场的工作人员每日下午不到三点就全部撤离了,偌大的场地便只剩他一人。到了晚上,狂风肆虐,沙尘骤起,新建的办公楼里没有网络,没有电视,生活又回到了原始社会一般,除了想家,想孩子,没有多余的情感。记得有一次,承建商告诉他,以前的机场是一片坟地,这对单独值班的李琛来说难免不会后背发凉。但是这些因素不会动摇他对工作认真负责的决心,每晚打着手电,扯着嗓子喊着歌,给自己装着胆子坚持着日查库工作。还有一次,他自己跟只受伤的麻雀聊了一下午,现在回忆起来都觉得可笑,那时候真的是自己在跟自己说话。孤独的生活和枯燥的工作,他都可以咬紧牙关坚持到底,但对于远在乌海的家庭和不满一岁女儿的思念,永远是另一种泯灭不掉的孤独。
    日复一日,他从一名初出茅庐的加油员蜕变为一名业务骨干、优秀员工,从一个毛头小伙成长为一名优秀的飞机加油员。“文”,他负责阿拉善三地供应站的收发油盘库,各种公文报表,作业记录;“武”,大到仪表指示、发动机运转、应急熄火、连锁系统,小到轮胎螺丝、各铅封点及喇叭等,每天油车进入机坪前的出车前检查就要做32项之多。每一个细节,每一个螺丝都要检查,车辆卫生也要清扫干净,李琛每天都提前半小时起床,出车前都详细检查车辆情况,确保车辆在机坪上能够运行正常,顺利保障航班及旅客的安全。现如今,虽然上岗时间才一年出头,但李琛已经是三个徒弟的“老”师傅了。他毫无保留的将自己的经验全部传授给新进年轻员工,这些都是他在工作中辛苦总结得出的经验,是从书店里面买不到的知识。遇到困难总是第一个冲上去,为徒弟们做示范,树榜样。

    在中国航油大家庭里,有着很多像李琛一样的年轻人,他们不骄不躁,勤学苦练,时刻不放松学习的加油员。他们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穿梭在往来的航班中,用坚挺的站姿,笔直的手臂,坚定的眼神认真进行着“三到四确认”标准动作。爱企、敬业、积极、尊重、善学、守纪,这是他们对待自己事业的准则,因为在他们心中永远都有一个神圣的使命:“竭诚服务全球民航客户,保障国家航油供应安全!”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