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空管站全方位保障深圳机场卫星厅成功启用

(郑阳、林海洋、柯晓杰)12月7日,深圳宝安国际机场卫星厅正式启用,这也标志着深圳机场在推进向南独立进近试运行2个月之后,再次迎来了地面运行模式的升级。深圳空管站在空管运行层面做了全方位保障,和机场航空公司等协同为卫星厅成功启用奠定了基础。

高度重视协调资源 设置目标逐项推进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在站党委的领导下,深圳空管站把保障卫星厅启用作为下半年的“重要任务”,按启用时间倒排工作计划,分解各项工作指标,在一线部门成立项目小组,模块化管理,上下一心,稳步推进卫星厅建设相关工作。自立项起,深圳空管站始终以卫星厅的建设与深圳机场运行安全与效率之间的平衡为目标。在站领导的带动下,全站职工主动担当作为,集全站之力优化资源配置,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力争把国家每一分钱的投资都用到刀刃上。

在卫星厅设计阶段,深圳空管站即选派管制、安全管理专家以及一线业务骨干等,为优化卫星厅构型、机坪布局、滑行道布局,地面灯管系统等从空管角度给出专业意见建议。随后,结合卫星厅构型,机坪及滑行道设计方案,管制运行部立即启动了深圳机场地面运行程序的设计和升级工作。作为直接参与指挥的核心部门,塔台管制室从各机位推开程序、地面滑行流向、进出港分流,地面管制责任移交等多个关键因素入手,设计了多套卫星厅地面运行程序,通过沙盘模拟和模拟机实操进行了推演、验证和优化,完成了相关的安全评估,拟定了初步的运行和移交方案。飞行服务室协同深圳机场相关部门,完成了航行资料的上报、更新AIP相关内容,通过审核,于11月4日通过航行情报系统和航行资料向全世界进行了公布卫星厅的相关飞行资料和飞行数据。

除此之外,深圳空管一直致力于加强管制员相关培训,全员完成了3个小时的理论培训和6小时的卫星厅专项模拟机培训,共计560多个小时。通过内部深挖潜力,外部强化协同,安全管理部、综合业务部等陆续完成了深圳机场卫星厅地面运行变更安全评估工作和运行前宣贯工作,配合深圳机场完成了3次卫星厅运行联合演练。

 技术升级攻坚克难 综合演练验证保障

卫星厅运行和移交方案确定之后,管制运行部与机坪塔台进行多次会商和讨论,通过模拟机进行了模拟指挥和培训,修订了协议中管制范围、移交点、移交原则;为了提高协调效率,对电子进程单进行了升级,在自主研发的电子进场单系统上增加了数字协调模块,大大提高了协调效率,降低管制员负荷,为卫星厅安全高效运行再添技术保障手段。

场监自动化系统作为空管核心系统之一,在为管制提供24小时不间断的机场场面目标监视与告警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此前,深圳空管站从未有过大规模绘图经验。大规模复杂地图的绘制由于非常考验绘制人员的能力,一般都是由厂家人员进行绘制。然而,由于今年海外疫情形势严峻,国外厂家人员无法到现场提供技术支持。技术保障部主动请缨,迎难而上,承担起场监自动化卫星厅地图绘制的重任。经历了几个月的艰难探索,技术人员在测试平台上反复尝试绘制及修改,逐一克服了参考地图与场监地图格式不兼容、坐标不统一、地图图形元素量大等种种技术困难,最终新增绘制了8个图层、300多个图形元素,经过各版本的迭代修改后成功绘制地图并发布上线。

气象台也选派骨干,加强值班,全力配合做好航空气象服务。设备室加强自动观测、气象雷达等设备巡视维护力度,及时梳理并处置危险源和安全隐患,确保设备安全平稳运行。同时,经过数月的奋战,在卫星厅启用前在跑道端头建成两部激光雷达,为更精准地做好气象预报等服务提供精度更高、产品更丰富的实况资料。12月初,气象台把卫星厅临近启用时的天气形势研判作为一项重点工作,预报室加密天气会商,观测室加强天气监测,作出深圳机场近期均是晴朗且适航的良好天气的准确判断。

卫星厅的启用标志着深圳机场地面运行模式的再次升级,提升了深圳机场在大湾区的枢纽地位,卫星厅的启用将大幅度增加深圳机场的机位数,提升靠桥率,释放地空资源,增强深圳机场保障供给能力。同时,深圳空管站场监自动化系统卫星厅地图也正式启用,新地图为机坪、塔台管制的场面监视及指挥提供了更多技术支持,也为后续建设好深圳机场三跑道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深圳空管站将继续以运行安全为前提,不断优化运行程序,努力提升运行效率和运行品质,为深圳民航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