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和浩特机场公司由点及面,提升鸟击防范管理效能

     (作者:毛海诺、邢璞)目前机场责任区鸟击事件仍是第一大不安全事件类型,呼和浩特机场在鸟击防范方面也有过沉痛的教训。前几年,呼和浩特机场发生了一起严重的鸟击事件,经历了此次不安全事件,再一次为鸟击防范工作敲响警钟,这几年,呼和浩特机场公司在工作中不断摸索,不断总结过去的经验,不断适应新的变化,不断改进工作方法来提高鸟击防范水平。

动态更新规章制度 严格管理台账记录

       在前面提到的鸟击事件发生后,上级后续通过现场核实和台账记录查询,未发现呼和浩特机场存在工作失职,最终定性为责任区一般事故症候,是非责任原因造成的。

       呼和浩特机场公司一直以来坚持注重队伍建设工作,其从“懂安全、强基础”两个方面着手。首先是重视业务规章的培训学习及动态管理,每年完成包括规章制度、作业指导书、鸟类识别等在内的相关培训至少24学时;每季度定期组织对作业流程对标局方规章进行修订,当局方规章制度发生变更时,确保第一时间启动修订工作,确保驱鸟工作依法合规;编写班组案例库,每月动态更新并全员宣贯学习。重视安全风险管控和安全隐患治理工作,要求员工主动查找安全问题,每周对发现问题进行上报、讨论,由量变引起质变,形成人人守安全、人人懂安全的主动安全文化氛围。

       同时,重视基础建设,扎实开展日常工作。呼和浩特机场公司结合近年局方要求和实际工作经验,对台账记录进行“改进、瘦身”。突出台账记录“完整、详实、实事求是”的特点,提高台账记录的可用性,并将记录的真实性和完整性纳入月度绩效考核。这样就保证了在任何时候发生任何事情时都有据可查。

发挥优势 确保人尽其才 物尽其用

      驱鸟作业是一个对抗自然规律的事情,人的因素是保证驱鸟工作效果的关键,同时提高本场现有设备有效性,人防结合物防,提高机场整体鸟击防范水平。

      有的人是思想派,爱好思考研究,一名懂技术、肯钻研的驱鸟技术员开展了多个专题研究。其中“灭虫痕量化研究实验”中得到了适用于呼和浩特机场公司虫类治理的“秘方”,使得药效提升30%以上,且年节约用药量在20%以上。

      有的人是行动派,爱好动手实践,飞行区内活动的这些家燕以其飞行速度快、飞行轨迹无规律、鸟击事件发生多,在驱鸟界一直被认为是最头疼、最难对付的鸟种。针对这一情况,我们另辟蹊径,安排一名员工专职“打鸟”。在旺季期间,根据家燕的活动规律,将班组内一名从小就喜好“上树掏鸟”、“舞枪弄棒”的员工安排其单独设岗,夏季每日清晨和傍晚,或是降雨前后,持枪值守清理家燕,并给予一定的绩效倾斜。结果显示,单独设岗前,每个班组每天约可以消除1-3只家燕,往往有时还是挂零;单独设岗后,不用过度盯梢一线驱鸟员的情况下,每天可以消除5-10只不等的家燕,效果显著。

      同时,近年来在机场公司对创新项目的大力支持下,呼和浩特机场公司先后开发了鼠药撒布器、一种恐怖鸟板驱鸟器、无火引燃装置、煤气炮有效性研究等项目,在实际工作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例如,在过去检查煤气罐是否有余量,需要人工取出煤气罐晃一晃用手掂一掂,凭经验判断。检查一台大概需要十分钟,本场一共有15门煤气炮,全部检测一遍需要2.5小时。我们通过改造供电及供气线路,在气口处设置压力传感器连接指示灯,设置固定压力值来激发灯光闪烁,提醒驱鸟员更换煤气罐。这样驾车巡视过程二十分钟就能了解全部煤气炮气压情况,提高工作效率。

突出源头治理 延伸治理链条

      每一次鸟击事件背后都存在根本原因。呼和浩特机场公司针对发生的每一起责任区鸟击事件均开展细致分析,寻根溯源,从根源上制定治理措施,并不断验证和调整治理效果,直至达到目标效果。

      比如,在某一鼠类爆发期,呼和浩特机场公司分析认识到:大型鸟类以鼠类为食,飞行区大量的土面区是滋生鼠类的源头,治理鼠患是防范大型鸟类鸟击事件的有效手段。因此,呼和浩特机场公司大力开展鼠类治理,当年累计布设鼠笼3500笼次,年度共投放2000斤小麦玉米毒饵。但是7月份达乌尔黄鼠仍成爆发态势,技术人员多方咨询后,根据鼠类特点更换药剂和毒饵,其中药剂改为扁毛霜加溴敌隆原液,诱饵改变为鼠类喜食的新鲜胡萝卜。夏秋交替时共投放2000斤新鲜胡萝卜毒饵,后续检测灭鼠效果良好。

      下一步,呼和浩特机场公司将坚持生态环境治理为主的工作思路,继续注重经验积累,“因鸟施策、对症下药”,在人员巡视、设备驱赶、环境治理、应急处置、创新创效等方面发力,筑高、筑牢鸟击防范壁垒,全力确保呼和浩特机场鸟击形势平稳可控。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