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总理推销“中国制造” 高铁航空深耕非洲市场)
“高铁外交”成为本届政府在发展对外经济交往中的一抹独特亮色。李克强总理正在进行的非洲之行,又将“中国制造”带到了当地,推动了一揽子中非双边产业合作。其中,高铁与航空制造业的合作意向尤为显眼,被业内称为中非双方合作转型升级的重要标杆。
“这一次,铁路、航空领域的3家龙头企业都去了,带上了自己的拳头产品,力求能在当地打开市场,并寻求深层合作。”记者昨日从一家随团公司处获悉。
将借鉴中泰共建样本
“伴随总理的出访,中国南车在非盟会议中心举办了中国铁路航空展,其中中国高铁列车的几个拳头产品都在里面了。”记者从一随访团公司高管了解到,在展会现场,中国南车研制的CRH380A型高速动车组就放在了中心位置,而由中国北车研制的和谐D2型交流传动电力机车及最高时速可达400公里的高速动车组综合检测车也赫然在列,吸引了众多的目光。
这为中国高铁技术做足了广告,再加上总理的高规格推介,参展人员的目光早早就集聚到了中非高铁项目合作上。据介绍,李克强总理明确表示,中国愿意与非洲国家分享先进的技术,在非洲建立高速铁路研发中心。
中国南车方面昨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这一举措的战略意义十分重要,既为国内高铁技术进行了展示,更体现了中非产业合作的不断升级。该公司介绍,2013年,为落实中泰高铁合作项目,该公司就与泰国科技研究院共同发起建立了“中泰高铁研究中心”,联合进行包括高铁测试、认证、实验等在内的多项研发,为该国正在规划的高铁线路提供了一系列的支持。
“虽然现在的细节还有待确认,不过,从中泰合作的案例不难看出,我国有着推动联合研发的能力,而这一举措也将为中国制造在当地站稳脚跟提供更坚实的基础。”一位业内人士表示,非洲基础设施条件相对落后,这为中国相关产业进入提供了机遇。
一铁路系统人士就表示,基础设施条件稍好的南非就规划过“高铁”项目,并有消息称,将在年内对高铁调研项目进行招标。目前,德班至约翰内斯堡线的高铁计划最热,其次还有开普敦至约翰内斯堡线,南非北部城市也有高铁需求,这其中的商机不言而喻。
“两车”获订单超40亿美元
不过,即使在现阶段,非洲市场对中国铁路装备产品的需求也已经不小。其中仅中国南车和北车两家,在非洲就有丰厚的订单。
记者从中国南车和中国北车方面获悉,两家公司在过去4年多时间里,向非洲提供商品及获得订单总金额超40亿美元(含未交付订单),特别是近年来市场的扩张尤为明显,双方也均有在当地推动深入合作的明确意向。
“中国南车是非洲铁路产品的主要供应商,2010年到现在短短4年多时间,中国南车共向非洲24个国家,提供了包括动车组、内燃机车、电力机车、客车、货车在内的众多产品,如果算上现在已经获得但未交付的订单,出口产品总金额将达28.8亿美元。”中国南车方面表示,近几年,随着中非交流的进一步密切,中国南车出口非洲的产品出现了井喷之势。特别是在今年3月,中国南车中标南非电力机车项目订单,单笔金额超过20亿美元。该订单创造了中国轨道交通装备制造出口历史上最大订单纪录。
相比之下,中国北车向非洲提供的铁路装备价值较小,但增长的势头同样很猛。“2010年到现在的4年多时间里,中国北车为非洲19个国家提供了1842台(辆)铁路机车车辆,如果加上未交付订单,那么我们的出口产品总金额将高达12.5亿美元。”中国北车在接受采访时称,仅在2013年,中国北车面向非洲市场的出口量就高达1.97亿美元,占2010年到2013年4年间出口总金额的56.3%。“而今年以来这一数字的增长更为迅猛,2014年3月,埃塞俄比亚就向中国北车采购了41列现代有轨电车和3台内燃机车;同一个月,金砖国家南非向中国北车采购总数达232台的内燃机车,这是中国内燃机车出口史上最大订单。这3笔订单总额就接近9亿美元。”
“近年来,中国南车出口非洲的产品逐渐向动车组、电力机车、内燃机车等高端产品转移。我们相信,非洲资源丰富,人口众多,铁路市场有巨大发展空间。”中国南车方面称,为更好地服务非洲国家铁路发展,该公司已着手在非洲一些国家投资建厂,实行本地化生产,实现由简单的产品出口到“产品+服务”的升级。
而中国北车方面也表示,总理出访的非洲四国都是该公司的传统市场,未来随着非洲自然资源的开发走向深入,人口流动加剧,必然会进一步激起强大的铁路客货运需求,中国北车在当地也将争取到更多的机遇,该公司将会继续深挖这块市场。
李克强总理等一同参观中国商飞公司展台
向海尔马里亚姆及祖马赠送ARJ21-700飞机模型
国产客机布局非洲市场
除了高铁,中非之间的航空制造业合作也十分夺人眼球。据介绍,作为中方积极参与非洲工业化进程的又一合作抓手,中国政府倡议实施中国企业与非方建立合资航空公司,提供民用支线客机,共同发展非洲区域航空业。
“这个确实是值得期待的,我们在现场看到了新舟60系列和国产支线客机ARJ21的宣传片。”随访团企业工作人员表示,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以下简称“中航工业”)和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双方的推介是合在一起的,两大中国自主飞机制造商都有着开拓非洲市场的诉求。
“新舟60系列飞机较为成熟,运营多年,在非洲具有着自己的竞争力,不过随着产品的更新换代,新系列飞机也需进一步开拓市场。”对此,一位业内人士表示,新舟60系列飞机需要平台来进行展示,并进一步开拓非洲市场。
据中航工业方面介绍,截至去年底,新舟飞机已交付全球16个国家19家客户。截至2013年11月,新舟60飞机已运营在全球260多条航线上,新舟机群飞行总小时数、总飞行起落双双超过20万。
不过,现在最迫切的工作是推动这款唯一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国产民用支线飞机的专业化、谱系化工作走向深入。“波音、空客从来都是一款经典机型衍生出一个系列,这就是谱系化,说明你的研究平台更加完善了,能够满足更多的需求。”对此业内人士表示。
目前新舟系列飞机已包括了新舟60客机、公务机、新舟600客机、货机,及其衍生出的多种用途的飞机,目前正在研制中的全新一代涡桨支线飞机新舟700,而这些新机型也迫切需要继续打开非洲市场。
与此同时,国产支线客机ARJ21在非洲的推介也颇具前瞻性。“一个国家飞机制造产业发展的标志不仅仅是能让飞机上天,还必须是能够市场化、产业化,国产支线飞机——ARJ21-700肩负的任务就是打开非洲这个需要重点争取的市场。”业内人士表示,如果一切顺利,这款客机若能进一步斩获非洲订单,对中国飞机制造业的意义不容小觑。
【航家快评】
王双武(南航澳大利亚布里斯班办事处总经理 专栏):顶层设计为中国飞机制造业市场发展提供了政策性支持。产品在市场上的销售取决于产品自身的质量品质和良好的售后服务。在产品设计、销售和服务保障的整个服务价值链中,我国的民机制造企业应借此更加完善价值体系,尤其是借此提升我国民机制造的安全性和可靠性的品牌,进行全球销售选择性区域的突破。
合资经营航空公司也是对中国制造的民机在海外市场进行推广的有效方式之一。针对细分市场的细分产品有其特殊性,中国民机能够利用非洲市场进行合资经营,一方面可以加速我国民机制造的国际化标准,为民机进入其他市场创造条件;另一方面还可通过合资经营品牌为将来我国航企以非洲为跳板,在国际航权经营上打开突破口,有效实现与中国航企国际和国内网络的对接。
王疆民(南航北京分公司一级职员,民航经济师 专栏):这次李总理出访非洲,其实给我们每个人都有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非盟领导人,以及非洲其他国家的首脑,都来欢迎中国的贵客。我们可以看到,目前经济增速最快,发展潜力最大的非洲大陆,多么需要与中国合作,而发展中的中国也需要与非洲合作,在经济上共同发展进步。这种合作完全符合双边利益,也是双赢的合作,市场前景非常大。现在,非洲航空交通相对比较落后,但是,这也正是发展希望所在。或许,在一些人看来,欧美、亚太才是“大”市场,实际上,这样的市场更讲究名分和品牌,而且竞争力度更大,国内许多航空公司往往投入了许多成本,也难于在这个市场中有大的作为。所以,我们也应该总结海湾地区航空公司,以及一些低成本航空发展初期的经验。他们发展初期,并不是通过“挤”进某个“大”市场取得优势的。相反,他们都是先在能发挥出自身优势的边缘市场作为发展的基石,然后逐步走向更大的市场。实际上,国内航空公司现在也可以非洲作为成功“走出去”的第一步,通过与非洲进行更多的合作,使自身的优势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
相关阅读:
李克强总理在非洲参观中国铁路航空展
李克强:积极参与非洲铁路建设 建合资航空公司
醉翁之意不在酒 海航首个海外投资航企落子非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