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芳华】平凡坚守,再忆芳华

七月似乎与“离别”息息相关,一缕风,一阵雨,都会让人们会想到往昔的夏,往昔的岁月。“回忆”便构成了七月的主旋律,我们在回忆中酝酿着生活,体味着人生。时光倾吐芳华,岁月如墨留香。每个人都有过自己或意气风发、或奋发向上的过往,这些逝去的过往不仅反映了每个个体的人生航线,也折射出一个行业的时代变迁……

1958年,内蒙古民航从五顶帐篷起家,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在内蒙古民航建立之初就深深地根植于广大职工心中。三十年后,在1985年,我们故事的主人公何红燕踏上了白塔机场的机坪,怀揣着年轻的梦想,成为一名内蒙古民航人,准备在蓝天白云间绽放属于自己的芳华。

在近34年默默无闻的民航工作中,何红燕见证了呼和浩特白塔机场的历史变迁,并与其共同成长。长期的一线服务工作经历,让她在本就平易近人的性格中又添加了几分和蔼亲切。无论在工作还是生活中,她从来不会与人计较得失。生活中,她是乐于助人的大姐;工作中,她是严谨负责、坚守岗位的行查员。临近旺季,总能看到这位经验丰富的“老民航”主动加班帮助同事处理问题的身影。她三十四年如一日,把每一项平凡的工作做好,让人们看到了平凡中的坚守。

“早期的民航与现在大有不同。靓丽的制服、整洁的客舱、漂亮的内饰、各类高科技智能化的设备都是我们想都不敢想的事情。那时坐飞机可是一件稀罕事儿,不但需要身份证,还需要县团级以上的单位开具介绍信。虽然条件艰苦,但能够从事民航工作,无疑是一种荣誉和责任。”何红燕在值机服务部为她准备的退休欢送会上对在场每个人说到。

那时的民航客机没有热水器,机组和乘客们飞行所需热水都是靠地面服务人员用暖壶一壶一壶提上飞机后再加灌至水箱内。何红燕迄今仍清晰记得刚参加工作时的一幕。当时正值寒冬,机坪上寒风凛冽。她像往常一样按照程序开始了航班保障,先用暖壶在候机楼内接好水,紧接着一次性拎着四壶装满热水的暖壶到飞机上加水。对于当时刚参加工作的她而言,上上下下跑前跑后已经耗尽了她所有的体力,好不容易完成任务,机组反而责备她未将水箱加满。此时她担心航班无法按时起飞,便以最快的速度从候机楼内接满四壶水跑上飞机,给重新卸下的飞机水箱灌水装满。直到航班保障完毕后,她才反应过来自己的双手已经冻僵,厚厚的衣服被汗水与暖壶的热水浸湿。即便如此,她也毫无怨言,因为她始终记得初到航站楼时,看到窗外一架架腾空而起的民航客机,心中油然而生的一份神圣感。

作为白塔机场的见证者,何红燕在地面服务的工作岗位上目睹了航站楼的更新扩建,机坪的改扩建工程。从当时“坐得上飞机”,到“坐得起飞机”,再到如今“坐得好飞机”,无纸化乘机、行李可视化交付,都映射出内蒙古民航改革发展的点滴,也串联起时代前进的脉络。

随着航空运输量的快速增长,民航一线的生产保障压力日渐增长。面对新的工作环境、新的系统设备,新的班组员工,何红燕作为老一辈民航人,也曾感到过忐忑与压力。但是她始终坚守着“尽好自己’摆渡人’ ”的职责,“让每位旅客顺利出行,送每个旅客安稳到家”的信念,即使面对生产旺季的航班延误, 24小时的连轴转,面对候机楼里的人山人海,面对传送带上五颜六色的行李,天还没亮就整理好专业化形象走上岗位迎接旅客的到来,下班时又早已是披星戴月归去,无数个日日夜夜,她都与身边的同事共同奋斗在一线,通宵达旦、废寝忘食,默默守护着候机楼。即使是手术前她都不愿放下手中工作,去医院检查、做治疗都只是利用自己的休息时间,从来没有因为自己的私事影响过工作。熟悉何红燕的人可能都知道她手上有一道疤,这道疤就是她在工作中留下的。就是这样一位平凡岗位的“守护者”,三十四年,始终不忘自己的初心,坚守在自己平凡又伟大的岗位上,彰显出不平凡的工作态度,帮助无数同事或踏上职业的道路、或渡过眼前的难题;就是这样一位平凡岗位的“实干家”,一步一个脚印保障每个航班,真情服务每位旅客,认真对待每件行李,在平凡的岗位中践行当代民航精神,凸显不平凡的匠心精神。

“选择了这份职业,有令人羡慕的光鲜亮丽,但是其中甘苦冷暖只有自己知道。每天和同事们在一起的时间比和家人在一起的时间还要长,早已把同事们当作家人,把机场看作自己家了,现在要离开了,好像搬家了一样,万分不舍!” 在从事地面服务工作的34年时间里,何红燕见证了白塔机场的飞速发展,也奉献了自己美好的青春。纵有万般不舍,三十四载职业生涯的航班即将着陆,客舱门即将打开,她用平凡坚守,为自己的职业生涯画上了完美句号。

雄关难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跃。正是一代又一代像何红燕一样默默无闻坚守岗位、平凡而又伟大的内蒙古民航人,用他们的青葱岁月,共同创造了属于内蒙古民航的辉煌成就,让内蒙古民航成为祖国北疆草原上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文/内蒙古民航机场地服分公司 韩羚、杨帆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