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空新政出台 长三角地区私人飞机起航待助力

    近日,国务院、中央军委印发了《关于深化我国低空空域管理改革的意见》,提出要 “最大限度盘活低空空域资源”。这意味着,我国低空空域将逐步走向开放。

    近日,国务院、中央军委印发了《关于深化我国低空空域管理改革的意见》,提出要 “最大限度盘活低空空域资源”。这意味着,我国低空空域将逐步走向开放。

    低空空域,指的是离地面1000米以下的空域。使用这个空域里的飞行器,主要是通用航空,包括从事医疗卫生、抢险救灾、气象探测、海洋监测、科学实验、教育训练、文化体育等方面的飞行活动,民众最关心的“私人飞机”也包括在内。在长三角,虽然“温州民企集体预定39架私人飞机”的消息不时见诸报端,但此前该产业始终处在“雷声大,雨点小”的境地。此次新政出台,能否让长三角企盼已久的私人飞机真正起飞值得期待。

    起飞需满足诸多条件

    当下,我国私人飞机想要起飞,需要满足诸多条件。首先是飞机需获得由国家民航局核发的飞机适航许可证。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09年年底,中国登记在册的907架通用航空飞行器中,浙江省的私人飞机只有3架,实际数量自然远远不止。相当多的私人飞机目前都处于“没户口”的状态。

    按照目前的相关法律,私人飞机想上天翱翔,需在每次起飞前向空管部门报告并取得许可,按审批后的时间、地点起飞。考虑到社会公众的安全等因素,这样的申请较难得到批准。即使获批,如飞行距离较长,往往还需要协调沿途多个飞行管制部门同意。如未获批准起飞将被通报批评、罚款。

    曾名噪一时的温州 “乐清飞行总会”,5年前成立之初曾吸引了30多名浙江富豪高调加入,但开业半年就难以为继,早已悄然解散。成立于2009年5月16日的杭州建德风之友航空俱乐部,一年之内几经转手,眼下也已无踪可寻。

    华西村想要“吃螃蟹”

    根据 《关于深化我国低空空域管理改革的意见》,我国将把低空空域划设为“管制空域”、“监视空域”和“报告空域”三类,区分不同模式进行分类管理。具体实施分为三个阶段:2011年前为试点阶段,在局部地区进行改革试点;2011年至2015年年底前为推广阶段,在全国推广改革试点;2016年至2020年为深化阶段,使我国低空空域资源得到科学合理的开发利用。

    专家指出,虽然具体实施细则还未正式公布,但考虑到航班的密集程度,长三角不太可能成为第一批试点的地区。尽管如此,一批“敢吃螃蟹者”早已跃跃欲试了。

    不久前,华西村购买两架直升机的新闻引来社会关注。记者了解到,这两架飞机一架是美国麦道,一架是法国欧直,总共花费近9000万元,眼下正由国外聘请的飞行员在南通试飞。负责该项目的瞿经理告诉记者,两架飞机的适航证和航线都已申请完成,只待得到最终许可便可投入使用。他透露,目前申请的航线主要位于华西村上空,首先带华西村人在空中看华西,之后将会接待游客,主要针对的是高端客源。“我们希望直升机的旅游项目能越做越大,目标是5年内购买飞机数量达到20架!”

    若航交通发展有限公司拥有国内首座获颁证书的民用机场占地10万多平方米的南京浦口老山直升机机场,其负责人向媒体表示,争取到明年底前,在华东建成数个机场并串联成网,飞机还将从目前拥有的2架扩充到12架。

    前景乐观难题多多

    公开数据显示,拥有4000多架民航飞机的美国,其2009年通用航空(通用航空主要领域就在低空空域)飞机超过20万架,每年创造产值1021亿美元,占GDP的比例超过1%。拥有1000多架民航飞机的中国,2009年通用航空飞机907架。对于低空空域开放后的行业前景,业界内外都十分乐观。根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预计,远期中国通用飞机的保有量将上升到5万—10万架,每年潜在市场规模将超过5000架。

    虽然前景乐观,但低空空域开放发展目前最大的难题之一是飞行员严重不足。目前,我国持有执照的通用飞机飞行员不到2000人,一些飞行员还面临学历不高、飞行时间不足等弱点。据了解,目前华西村正在考虑与国内航空高校合作,培养100名飞行员,他们将全部是华西村的员工,以实现“华西人飞华西村”的愿望。

    此外,我国目前通用机场建设等配套条件还有待完善,全国仅有的120个通用飞机机场分布也不均匀,无法满足未来通用航空业全面发展的需要。另外,飞机的保养、维修等服务也很缺乏,难以形成完整的产业链。眼下,国内首个为小型私人飞机服务的通用航空服务站西锐通用飞机运营与服务基地已于今年7月在珠海机场动工,建成后可向私人飞机提供维修保养、驾驶培训、飞行体验等一整套通用航空服务。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