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引领创新:海航技术5G+AR,相隔万里,精准排故

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是在创新中奋斗的光辉历史。创新铸就了中国共产党的基业长青,也为海航风险化解过程中的机务维修工作指明了前进的方向。海航技术维修控制党支部用行动践行党的创新性与先进性,2019年牵头创新5G+AR维修排故应用项目,使海航技术成为国内首家使用5G+AR探索新技术在航空维修应用方面的企业。该技术先后获工信部主办的第三届“绽放杯”5G应用征集大赛5G云XR专题赛总决赛一等奖、第三届中国航空维修红冠奖之“管理创新奖”,获批海口市重点项目。

“监控右发滑耗高,需尽快处理。”

一架飞机航行过程中,驾驶舱忽然接到地面通报。  

随后,机组就近备降落某机场。海航技术紧急成立的6人排故小组第一时间前往备降机场,并展开现场检查。

“支援席,故障位置处于右发AOHE滑油管路……”

但排故小组牵头人王付刚发现故障位置较为隐蔽,需要国内技术支援后台看到现场故障情况才能制定排故方案。王付刚于是佩戴上AR眼镜,向国内后台支援席实时传输了现场故障情况。

12小时后,维修排故,飞机恢复正常。

这是海航技术近日通过远程“会诊”成功处置的一次排障,也是海航技术使用AR远程排故系统辅助完成的第1610次飞机维修。

创新:让眼睛和耳朵延伸到现场

2019年开始,海航技术维修控制部牵头,创新性地将5G+AR技术引入飞机维修工作,让后台技术支援工程师可以最快速度以第一视角看到、听到、甚至“摸到”一线故障现场的真实场景,有效指导现场维修人员操作,让远程“会诊”如同亲临现场。

2020年5月,海航技术在法国巴黎完成了首次5G+AR技术境外排故,将国内后台支援工程师对境外故障现场细节的检查需求变成了现实。

参与首次境外排故的海航技术后台工程师王钦宁感慨:“虽然相隔万里,但AR技术就像把我们工程师的眼睛延伸到了现场,让我们实时获取现场信息,和现场人员在视频、图像、音频、技术资料等多个维度实时交流,实时指导现场调整检查重点。”

“但那时,5G+AR项目还只在航线维修工作中应用。”海航技术维修控制党支部副书记、创新小组组长杨东升介绍,在迅速实现了全球9大维修基地、30余个国内外维修站点推广后,5G+AR这项技术开始向航空维修其他领域探索。

突破:AR设备应用于附件维修

2021年3月,海航技术5G+AR项目在航空部件维修领域又实现了新突破。

当时身处北京的维修人员遇到的一个难题:在对飞机机轮进行检查时发现一处损伤,因损伤位置在部件内侧比较隐蔽,无法拍摄清晰的损伤部位照片发给海口部件工程师鉴定。

按照传统做法,需要将该机轮发运到海口鉴定,运输成本较高且维修周期较长。

“我们尝试使用AR远程维修设备,这是我们第一次将AR设备应用于附件维修。”工程师于博说。

当于博戴上AR眼镜,操作端的影像便快速呈现在海口端工程师的显示屏上,高清视频和图像成了一手资料。经过实时分析,机轮损伤快速鉴定完成,于博在北京马上着手具体维修工作。

这次突破极大提高了海航技术部件维修的整体效率。

由于海航技术部件维修具有专业性强、多地分布的特点,5G+AR设备的应用,等于给部件维修工程师装上了“千里眼”、“顺风耳”,无论任何地点、任何异常部件的排故,海航技术都能实时提供鉴定分析支持。

发展:防疫期间广泛用于检查

“没想到海航技术5G+AR项目在疫情期间发挥了大作用。”杨东升说。

2020年11月,海航执行某国际防疫包机运输任务,常规情况下,飞机抵达后需由跟机机务执行机上检查,但当地疫情十分严重,为尽可能的减少人员风险,根据民航局特殊时期的文件指导,该航班改由执飞机组进行机上检查。

为了保证检查的精准无误,海航使用了AR设备。检查过程中,机组与后台工程师通过AR系统,实时交流视频、图像、音频、技术资料等信息,后台工程师根据所见情况实时指导机组顺利完成了检查。

“执行防疫包机任务,5G+AR新技术的应用在保障中起到了关键性作用。工作人员的安全得到保障,同时最大程度降低了风险。”执行此次机上检查的机组人员田思华认为。

此后,海航技术5G+AR项目广泛用于机上检查,疫情期间为航班防疫提供了更安全的选择。截止目前,已为3000余客货运航班提供了维修通讯技术支援保障。

因减少了交通、网络等因素造成的时间浪费,应用海航技术5G+AR项目的排故效率平均提升了约25%,极大提高了应急处理能力,同时降低了维修成本,并通过5G+AR设备的实时传输有效提高了安全裕度。而该项目在航空维修领域还有巨大应用潜力。

目前,海航技术5G+AR项目先后荣获了工信部主办的第三届“绽放杯”5G应用征集大赛5G云XR专题赛总决赛一等奖、第三届中国航空维修红冠奖之“管理创新奖”,并获批海口市重点项目。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