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貴州省畢節市納雍縣曙光鎮,煙農勾明明的烤煙田書寫着增收傳奇——2024年實測畝産值達6400元,較全縣2024年平均水平高出2400元。帶着“高産密鑰”的探尋,筆者走進他的種植區域,只見無人機穿梭於連片煙田之上,村民搶雨移栽整齊列陣,一幅春季農業圖景躍然眼前。
不誤農時搶先機,抗旱移栽保質量
“烤煙種植,時節就是‘生命線’。”勾明明深諳此道。即便遭遇乾旱,他也堅持“車拉肩挑送水澆苗”,確保煙苗在最佳窗口期定植。“早移栽10天,煙葉生長期就多10天,品質自然更優。”他蹲守田間指導工人的身影,成為春耕時節最生動的注腳。這種“與時間賽跑”的執着,讓他的煙苗成活率比其他農戶的高。
勾明明觀察煙葉烤後質量
機械賦能提效率,降本增效有“利器”
從犁土機、覆膜機到農用無人機,勾明明的“機械軍團”堪稱種植標配。2025年新購入的開溝培土機,更讓整地效率提升3倍。以植保為例:無人機3分鐘完成的煙葉運輸量,相當於傳統3個人工勞作效率;1天內完成的數十畝布藥作業,曾需10人耗時1周、耗資超7000元。“機械一次性投入,長期省工省錢,畝均成本降低400元。”他算起的“經濟賬”,成為機械化推廣的活廣告。
勾明明(右)操作無人機運輸煙葉
技術革新破常規,科學種植出精品
蹲在煙壟間,勾明明隨手扒開土層:“看這腐殖土,可是我花千元從外地‘淘’來的‘營養土’。”他摸索的“溫控移栽法”——氣溫低於30℃用覆膜、高於30℃用杯罩,讓煙苗存活率穩定在98%。從化肥精準配比到“掐尖”技術,他的每一項嘗試都直擊産量痛點。實測數據顯示,其煙葉長寬均值超出片區均值。
生産人員觀察勾明明的杯罩移栽技術
政企協同育典型,示範引領促升級
“技術‘破冰’,多虧煙葉站的‘護航’。”勾明明坦言,從初期的全程技術跟班到後期的個性化方案指導,納雍縣煙草分公司的“定制服務”貫穿種植全周期。如今,每逢收購季,他的煙葉車總能引發煙農“圍觀取經”,吸引大批農戶計劃跟進機械化設備採購。“培育一個典型,帶動一片升級。”納雍縣煙草分公司分管領導石明海&&,將以勾明明為標杆,推動“智慧種植”模式全域覆蓋。
勾明明查看自己的烤房設備
從“單打獨鬥”到“集群發展”:機械化種植成新風向
站在田埂上,筆者望著正在調試無人機的勾明明感慨:“以前靠蠻幹,現在靠‘智’幹。”隨着越來越多煙農加入“機械+技術”隊列,曙光鎮的烤煙産業正經歷從“人力密集型”到“科技驅動型”的蛻變。這片希望的田野上,6400元的畝産奇蹟,正化作鄉村振興的生動注腳,引領更多農戶在“科技興農”的賽道上闊步前行。(劉治君 周恩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