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海河水微波蕩漾,海河系橋梁正在接受一場“精細體檢”。作為天津市今年20項民心工程之一,道橋安全維修整治項目涵蓋12座海河系橋梁,預計本月底前全部完工。連日來,記者探訪大光明橋維修進展,見証橋梁維養領域“微創修復”的實踐,為鋼橋煥新提供了范本。
雨夜開工 修復橋面“舊病”
9日晚10時,大光明橋上細雨未歇,燈光映出一片微光水影。記者到達現場時,施工人員正布置隔離設施,施工車輛緩緩駛入橋面,運送材料與機械。交警在橋頭各要點疏導交通,按照預設方案分流車輛。
此次維修利用兩個周末的4個公休日白天和6個夜晚,分兩次對大光明橋部分橋面實施維修。“第一次集中施工計劃持續到周一凌晨5時,必須在55個小時內完成。”市道橋中心工程管理科高級工程師於海生告訴記者,“我們與交管部門商定,最后選在周末,避開工作日高峰。”記者了解到,施工期間,交警在順馳橋輔路上橋口至八緯路交口等多個點位操控無人機巡回喊話,引導車輛繞行。“沒想到還能聽見天上說話的‘交警’,繞行也更高效了。”河東區市民王岩說。
技術升級 加速“微創修復”
橋梁維修改造講究“快、准、穩”,這次大光明橋維修改造堪稱“教科書級別”。於海生告訴記者,此次攤鋪採用“環氧粘結層+超薄高彈SMA(瀝青瑪蹄脂碎石混合料)瀝青”組合,“傳統施工需10天以上,這種新材料僅需等待10小時即可進入下一道工序。”
記者在現場看到,攤鋪機將油料均勻鋪設,壓路機緊隨其后碾壓。為保障橋梁結構安全,震蕩壓路機採用低振動模式。“非機動車道我們用小型攤鋪機施工,邊角則由人工用夯板處理。”現場施工負責人介紹。更重要的是,本次施工採用了精銑刨技術。“刀頭可調節,現場有多名工程師隨時調整。這種‘精剃頭’式施工讓每一毫米都精准服帖。”於海生說,今后精銑刨將成為鋼橋養護“標配”。
兩段施工 即將煥新“上崗”
大光明橋建於1983年,這次維修不只是換油面。“施工前我們完成全橋體檢測,包括鋼箱梁、欄杆、鋪裝層。”於海生說,“橋體結構良好,問題主要集中在老舊的環氧瀝青層,因此必須全面銑刨。”
昨天下午5時,記者在現場看到,大光明橋第一次施工已接近尾聲,攤鋪機完成最后一段油面作業,空氣中彌漫著新瀝青的溫熱氣息。橋面在昨晚8時后達到通車溫度,較原計劃提前8小時通車。“這次就像給海河橋梁做了場‘微創修復’,新技術把‘傷口’控制到最小,恢復快,對市民出行影響更小。”於海生說。
下周末,大光明橋剩余車道將完成修復,屆時這座海河重要交通樞紐將完成“換膚”,煥新“上崗”。天津市今年道橋維修整治項目也將在5月底全面收官,為市民出行提供更加安心順暢的道路環境。(記者 雷風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