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浩笔 潘虹辛
“传帮带”是薪火相传,初心赓续的重要保障。中国航空工业集团风雷装配分厂毛浩然作为一名拥有多年装配工艺编制管理经验的工程师,既有扎实的知识理论功底,又有过硬的工艺技术功底。2020年,他与毕业于西安航空学院的年轻人陈志军成为师徒,几年来,他们通过开展一系列技术攻关,让装配产线高效运行,使产品高质量履约交付。
产线建设上的技术能手
在工作岗位上,毛浩然始终爱岗敬业,在徒弟和分厂同事眼中,用一个“倔”字便能形象体现。在产品装配现场,他始终对徒弟陈志军强调,“作为一名合格的工艺员,一定要把严谨作为工作中的第一要务,技术人员要严谨,才能对产品质量负责、对生产一线负责、对客户安全负责”。
在毛师傅的指导下,陈志军先后组织完成了多型国内首创产品的装配工作,顺利保证产品准时开展试验定型工作,并在提高产品装配交付效率方面提出改进方案,积极组织有关生产线建设工作,有效保证了产品高质量、高效率交付。2023年以来,师徒先后组织参与完成了公司多类型产品装配产线建设任务,从设计方案、产线布置、工艺文件到产线管理运行及制度规范制定等环节,在工作现场总能看到师徒俩的身影。在生产线建设过程中,通过平衡各工位之间的节拍,实现了产线工位间节拍的尽可能同步,让各工位半成品呈周期性规律转移、脉动式步进,有效减少了误差,实现单月产量从90余套提升为180余套。
标准化作业上的动力引擎
在装配创新工作中,师徒二人积极开展自动化技术应用,2023年完成自动螺钉安装机设计探索,并应用在有关装配产品生产过程中,单颗螺钉安装时长由15秒缩短至6秒以内,实现了设备代替人工进行产品装配“零”的突破。
在产品自动化检测方面,师徒结合产品电阻检查特点及要求,研制了电阻检测针脚快换装置,避免了产品电阻检查时导线误接等问题,整体生产装配效率得到了极大提升,缩短了整体产品的装配周期。2023年至今,累计申请有关专利6项,受理2项,授权1项。
在精益标准化工作中,结合产品插头/插座钎焊技能依赖性强问题,编制了多项标准化作业指导书,依托技术能手进行实操,先后总结提炼了电连接器端子压接、插头/插座烙铁钎焊等一系列标准化作业过程,从规范每一个装配动作开始,实现每一个装配动作的固化,利用标准化作业一方面实现装配步骤的唯一性,提高了产品质量的一致性,以最大的可能性消除“人”对装配质量的影响。另一方面,随着装配标准化的推广使用达到一定熟练程度后,操作者的技能会进一步提高,可再进一步改善原有的标准化作业,最终实现装配效率的提升。
质量提升上的实干担当
质量就是生命,质量就是效率。在毛浩然的带领下,师徒制定了装配《质量安全管理制度》,采取早发现、早处理、早避免原则,全年针对内部发生的质量问题,共发出质量奖惩单81份,对于季度中的质量先进额外奖励12000元,让分厂职工实现对于产品质量的敬畏,多年沉积的老大难问题,均彻底得到了扭转。
建立装配《质量案例警示材料库》。通过收集典型质量案例,在质量看板上进行展示,通过班组例会进行学习,涵养了质量氛围。成立质量问题处理小组,收集与处理日常工作中的质量问题、建议与意见,处理生产一线员工急难愁盼的问题,做到有问必答,落实责任人或跟踪人,实现职工质量问题诉求渠道畅通无阻。
提出《创新创效申报制度》并实施运行。全年填报各类分厂创新申请表50余份,针对创新成果,全年给予近万余元奖励,形成系列宣传报道,在强大物质及精神奖励的刺激下,形成分厂“创新有我”的精神风貌。
从产线建设到制度搭建,从制度搭建到质量问题处理,从质量问题处理到创新创效蔚然成风,每次遇到瓶颈问题时,毛浩然总对大家说,“不用担心,路是我们一步一个脚印蹚出来的”。在他的带领和鼓励下,分厂相关同志前后10余次前往相关单位了解学习,查阅大量的资料,最终完成了这条产线的全链条建设。
如今,在团队成员眼中,这对师徒是在产线建设上不凡志向的技术能手,是大家学习的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