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的麥田上方,一架架植保無人機來回穿梭進行着“飛防”作業,飛手們熟練地完成定位、設定軌跡、加藥、起飛等一系列操作。隨着最後一架植保無人機在太平鎮北亢村平穩降落,鄒城市54萬餘畝小麥“一噴三防”統防統治工作全面告捷。在這場歷時7天的科技會戰中,鄒城市累計投入120余架植保無人機,日均作業面積達7.8萬畝。
全市54萬多畝小麥被科學劃分為8個作業區,使用新型智能化植保無人機,嚴格實施“統一施藥時間、藥劑供應、技術方案、防控管理及廢物回收”的“五統一”模式,實現病蟲害防治全域覆蓋。通過建立數字化監管&&,實時監控無人機作業軌跡、農藥噴灑量等數據,實現了對統防統治工作的全過程監管,保障了服務質量和防治效果。
與傳統人工噴灑相比,無人機作業不僅防治效率高,大幅縮短了防治周期,還通過高精度GPS定位,確保藥劑均勻噴灑,避免漏噴重噴的問題,大大提升了防治效果。“目前,全市小麥赤霉病、蚜蟲等主要病蟲害綜合防治效果達到90%以上,防治效率比人工防治提高50多倍,防治成本下降20%左右。”鄒城市農業農村局副局長肖炳連介紹道。
從“會種田”到“慧種田”,科技正悄然改變鄒城的農業生態。鄒城市已連續6年組織開展小麥“一噴三防”專業化統防統治全覆蓋工作,統防統治不僅為夏糧豐收築牢防線,更帶動了基層農技服務的優化升級。據了解,本次作業動員了全市農業系統及各鎮街技術人員、無人機飛手共計200餘人參與,許多年輕人通過掌握新技術成為田間“新農人”。(張仲清 郭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