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湛江海事局创新监管模式,破解40万吨巨轮全天候通航密码

    5月15日,随着一声悠长汽笛,40万吨级巨轮“大连矿业”轮缓缓驶入湛江港龙腾航道。在船舶驾驶舱内,湛江海事局主要负责人手持望远镜,与引航员深入探讨转向点选择策略。这场别具一格的“海上会议”,正式拉开了湛江港超大型船舶全天候安全监管服务模式创新攻坚的序幕。

    这艘被称为“移动钢铁城堡”的“大连矿业”轮,船长361.9米、宽65米,体量相当于三个标准足球场,本航次装载33.105万吨铁矿从巴西远道而来。面对这样的“海上巨无霸”,湛江海事局提前启动安全保障方案:局主要负责人率队随船开展40万吨级船舶全天候监管调研,构建起全方位、多层次的立体监管服务模式——指派霞山海事处“海巡 09691”船全程护航,协调湛江航标处启用无人机空中巡航,船舶交管中心则对进港全过程实施动态监控。12时30分许,该轮安全靠妥601泊位。

    自今年4月起,湛江海事部门启动40万吨级船舶全天候监管服务专项调研行动。攻坚专班创新采用“海陆空”三维调研法:走访湛江港调度中心,探寻“智慧大脑”的调度奥秘;探访引航站,深入了解夜间引航面临的视觉疲劳、航道辨识困难等挑战;通过无人机空中巡航,全面掌握航道通航状况;开展随船调研,实地观察巨轮进出港操作细节。调研组全程跟船记录下船舶通过回淤区时船体震动、航速降低等关键数据,为破解监管难题积累了第一手资料。

    针对夜间视线受限、船舶操作难度大等突出问题,湛江海事部门正推动40万吨级船舶监管服务从“安全进港”向“全周期服务”升级。一方面优化“7×24小时通关”创新服务,借助“智慧监管系统”为航道装上“智慧眼”,打造“会思考”的智能航道:设置电子围栏划定“安全禁区”,在航道内建立“海上红绿灯”规则——巨轮进港时,前后2海里、左右500米范围内禁止他船穿越,跟随船舶需保持2海里安全距离,雷达一旦监测到闯入目标,立即触发声光报警。另一方面为每艘巨轮建立“健康档案”,船舶交通管理中心实时监控船速、航向、吃水深度等数据,一旦发现异常,应急处置预案即刻启动,确保巨轮全流程安全可控。

    随着40万吨级巨轮 “全天候进出港”模式日益成熟,湛江港迎来超大型船舶“打卡潮”。数据显示,今年以来已有4艘40万吨级船舶进港,货运量达150.2万吨,其中夜间进港3艘、货运量117.1万吨,铁矿石周转效率显著提升。如今的湛江港,正以“秒秒必争”的服务精度和“吨吨计较”的安全厚度,向国际一流深水大港坚实迈进。

    文、图|记者 余胜容 通讯员 刘毓林 谢晓琳 李康敏

    原文连接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