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4日,在新疆甘家湖梭梭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工作人员正在对新种植的梭梭进行巡查和记录。
新种植的梭梭 (赛永杰 摄)
新疆甘家湖梭梭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精河管理分局资源保护管理科科长谢兴慧介绍,在种植过程中,保护区工作人员精心规划、科学施工,充分考虑了当地的自然条件和梭梭的生长习性。从选种、育苗到栽种、浇水,每一个环节都严格把关,确保每一株梭梭都能在最佳状态下扎根生长。
为了提高梭梭的成活率,保护区邀请了相关领域的专家进行技术指导,制定了科学合理的种植和养护方案,还安排专人定期对种植区域进行巡查,及时浇水、防治病虫害,确保梭梭能够健康生长。
甘家湖梭梭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赛永杰 摄)
新疆甘家湖梭梭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二阶台林业管护站郑雷说:“我们持续开展雪面撒播,选择植被稀少的地方进行梭梭种子的撒播,定期进行维护和生态补水,帮助梭梭幼苗良好生长,目前新种植的梭梭幼苗长势良好,成活率达到了70%以上。”
据了解,1983年,甘家湖梭梭林自然保护区成立,2001年,经国务院批准升格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该保护区位于准噶尔盆地西南缘,地跨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精河县、塔城地区乌苏市西北界地带,是我国纯林面积最大、保存最为完整的准原始状态的梭梭林区。2018年新疆甘家湖梭梭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精河管理分局开始每年定期进行生态补水等工作外,还通过设立封育区的方式,确保保护区内的植被顺利恢复。同时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精河管理分局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推进保护区数字化巡护模式,引进先进的林区监测系统,将人员巡护与无人机巡护有机结合,实现了对保护区的全方位、无死角、全时段监测,为生态保护筑牢了科技防线。
郁郁葱葱的梭梭、胡杨随处可见,生态环境持续向好 (赛永杰 摄)
近年来,在“人工促进+智能监管”的创新管护模式下,精河管理分局严把生态红线,深入推进生态修复工程。截至目前,保护区内植被覆盖率已达67.41%,放眼望去,郁郁葱葱的梭梭、胡杨随处可见,生态环境持续向好。
“虽然目前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但仍需持续加强保护和管理,后续甘家湖保护区将继续加大生态修复力度,扩大白梭梭种植规模,不断完善后期管护机制,提高种植技术和管理水平,确保白梭梭能够茁壮成长,为保护区的生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新疆甘家湖梭梭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精河管理分局资源保护管理科科长谢兴慧说。(赛永杰 阿曼·景克斯 马东强)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