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香港5月16日電 題:開闢合作新領域:香港與海灣國家共拓發展新機
新華社記者王昕怡
香港特區行政長官李家超日前率領商貿代表團,結束了對海灣國家卡塔爾和科威特的訪問。5天行程中共達成59項合作備忘錄和協議,涵蓋經貿、投資、金融服務、科技、法律、航空、海關和旅游等領域,進一步鞏固了香港與中東地區的友好關係,並推動了與海灣阿拉伯國家合作委員會(海合會)國家的經貿及人文交流。
此訪不僅是李家超上任以來的第二次中東之行,更是內地企業首次參加香港商貿代表團出訪,成員包括30多名香港工商界和專業界領袖,以及20多名來自浙江、福建、廣東等地的內地企業家。李家超在總結訪問時&&,此次中東之行發揮了香港在“一國兩制”下內聯外通的優勢,深化國際交往合作,展現香港和內地優勢互補的協同效應力量。
多位政商界人士&&,行政長官此次中東行,首次攜手內地企業同行,實現了“一加一大於二”的效果。一方面,為“並船出海”打造樣板,開啟了香港企業與內地企業“同頻共振”的新篇章;另一方面,加強了中東與香港市場之間的信息聯通,助力講好香港及中國故事。
相較於2023年首訪中東,此行成果更為豐碩。在卡塔爾,香港、內地和卡塔爾之間政府部門、企業和機構達成了35項合作備忘錄和協議。其中兩份協議由內地與卡塔爾企業直接達成,聚焦金融服務和高端製造業合作,更有1份由香港、內地、卡塔爾三方共同簽署的意向書,包括Web3和人工智能在內的金融科技推進合作。在科威特,共達成24項合作備忘錄和合作協議,其中4份是關於香港特區政府與科威特政府的合作,其餘涉及企業間合作,涵蓋經貿、投資、金融服務、科技、法律、貨物通關與流動、航空、專上教育等領域。
隨團的香港工業總會主席莊子雄&&,此行成功增進相互了解,開闢了新的合作渠道。卡塔爾和科威特正積極發展智慧城市和可再生能源等新型産業,這與香港在創新科技和新型工業的發展方向高度吻合。代表團結合香港與內地企業優勢,相信能在這些領域開創更多合作機遇,進一步發揮香港作為“超級&&人”“超級增值人”的角色。
在卡塔爾哈馬德國際機場,內地企業馭勢科技參與的無人駕駛巴士和無人駕駛物流牽引車試點項目正逐步推進,開創了中東地區機場應用自動駕駛技術的先例。這家在香港設有國際總部的科創企業,通過香港這個“超級跳板”實現了技術和服務“出海”。“大量內地科技企業可以在香港二次創業,從香港出發走向世界。”馭勢科技有限公司聯合創始人、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吳甘沙説。
總部位於廣州的人工智能技術産品與服務企業佳都科技是此次隨團出訪的內地企業之一。“借助香港這一‘超級&&人’角色,能有效規避單打獨鬥時可能面臨的本地化壁壘,能推動技術共創、資本共投與市場共拓。”該集團行政總裁陳嬌説。
全國政協常委、香港貿易發展局主席林建岳&&,香港作為粵港澳大灣區中的國際化城市,既是內地龐大市場的主要門戶,又毗鄰多個亞洲重要經濟體,可成為企業通往內地及亞洲其他市場的最佳接入點。
香港經濟學家、絲路智谷研究院院長梁海明認為,香港可發揮在基建融資、風險管理、法律仲裁、稅務諮詢等領域的專業能力,通過與內地企業攜手參與包括中東地區在內的海外項目的規劃與實施,提升整體競爭力。同時,以靈活高效的方式引進外資,讓投資活動“輕裝上陣”。
此行又一亮點是落實了免簽待遇。出訪期間,卡塔爾、阿聯酋相繼給予香港30天免簽安排,阿曼自本月15日起延長免簽入境期限。香港特區護照在“海合會”6個國家全部享有免簽或落地簽待遇,為雙方人文、旅游、經貿合作添能蓄勢。
香港中華聯誼會會長鄭翔玲&&,此訪不僅是一次開拓商機、推動合作的共贏之旅,更是以香港優勢撬動跨境科技轉化和産業升級的示範之旅,是香港特區對國家高水平對外開放戰略的一次出色響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