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行令》月名图
《攻守占》残片红字由朱砂书写而成。
《攻守占》文字 (国家文物局供图)
当地时间5月16日, 子弹库帛书交接仪式在华盛顿举行。新华社发
深圳特区报北京5月17日电(记者 李萍)5月17日,记者从国家文物局获悉,当地时间5月16日,国家文物局在中国驻美国大使馆接收美国史密森尼学会国立亚洲艺术博物馆返还的子弹库帛书《五行令》《攻守占》。
当地时间5月16日晚,由美国史密森尼学会国立亚洲艺术博物馆返还的“子弹库帛书”第二卷“五行令”和第三卷“攻守占”完成装箱,搭乘中国国际航空公司航班从美国首都华盛顿直飞北京,启程回国。帛书预计于北京时间18日凌晨3时50分左右抵达北京。
据介绍,子弹库帛书1942年于湖南长沙子弹库楚墓遭盗掘出土,帛书分为《四时令》《五行令》《攻守占》三卷,字数多达900余字。此次回归的子弹库帛书《五行令》《攻守占》共计132件(组),为子弹库帛书第二卷、第三卷。《五行令》由月名图和文字组成,内容是按五行讲述四时十二月的宜忌,在先秦至两汉时期较为流行。《攻守占》上文字按顺时针方向以圆圈状排列,内容是关于攻城守城方向、日期和时辰的宜忌。《五行令》《攻守占》在返还前由史密森尼学会国立亚洲艺术博物馆收藏。
国家文物局表示,子弹库帛书1946年非法流失美国。第一时间关注到美国史密森尼学会发布关于返还非道德方式获取文物的政策性文件后,国家文物局对国立亚洲艺术博物馆保存的子弹库帛书《五行令》《攻守占》,启动了追索工作。基于溯源及流转历史研究形成的扎实、完整证据链,基于以文物回归纠正历史错误、推动双方在专业领域的长期合作这一共识,经过多轮磋商,美方同意将文物退出馆藏并返还中国。
据悉,子弹库帛书《五行令》《攻守占》将于今年7月在中国国家博物馆举办的“万里同归——新时代文物追索返还成果展”上首次面向公众展出。国家文物局将继续推动子弹库帛书《四时令》早日回归。
国宝档案
名称:子弹库帛书
经历:1942年出土于长沙子弹库楚墓,是目前出土的唯一战国帛书,也是迄今发现的中国最早的帛书和首个典籍意义上的古书,对于中国古文字、古文献研究以及学术史、思想史研究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价值。
热点关注
子弹库帛书是咋追回来的
深圳特区报讯 2024年5月,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决定以湖南长沙子弹库帛书等为核心内容,与国家文物局联合摄制五集大型文化节目《帛书传奇》。在当年9月10日举行的《帛书传奇》启动仪式上,我方首次完整披露了子弹库帛书流失美国的关键证据,引发国际舆论高度关注。发布会相关内容“美国人借口拍照偷偷带走我国文物”话题词登上微博热搜主榜第1位长达15小时,并被美欧多国媒体转发和报道。
今年4月,《帛书传奇》通过总台在国内外播出,同步发布了《证据链确凿!这件现存美国的珍贵文物属于中国》等系列特稿。节目对子弹库帛书流转经历、特别是流失美国的全链条证据,进行首次深度揭示和披露。节目采访和制作发布期间,正值国家文物局对美方追索子弹库帛书的关键期。接受采访的美国知名专家通过总台呼吁这批文物应该回归中国。
国家文物局相关人士表示,总台《帛书传奇》的播出为此次文物追索提供了强有力支撑和完整的铁证,海内外专家和网友强力呼吁子弹库帛书应归还中国,从而有力营造了促美归还我文物的舆论氛围。(央视)
回归意义
实现流失海外中国文物追索成功范例
子弹库帛书《五行令》《攻守占》回归祖国,成为主动追索历史上流失重点文物并取得成功的案例,也是秉持《青岛建议书》对话与合作的核心精神,以溯源及流转历史研究成果为支撑,实现流失海外中国文物追索成功的示范案例。
各方评价
美国史密森学会国立亚洲艺术博物馆向中方返还帛书《五行令》《攻守占》,彰显其在文化遗产保护合作中恪守博物馆伦理的努力,是中国主导制定的《青岛建议书》以对话与合作推动历史上流失文物保护与返还理念的成功实践。帛书回归后,将在文物原生环境中得到更加全面、系统保护和研究,让文物价值得到更加准确、完整理解和阐释。
——文化和旅游部副部长、国家文物局局长饶权
流失海外的中国文物因民族弱乱而远离故土,正随着民族复兴而踏上归途。子弹库帛书的回归,是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一件文化盛事,也是中美文化遗产保护合作的又一次成功实践,为增进中美人文交流和两国人民友谊注入了正能量,也对国际合作追索返还文物、守护人类文明成果具有示范意义。
——中国驻美国大使谢锋
此次返还是一项深思熟虑的决定。返还协议为亚洲艺术博物馆开辟了新的研究途径。在过去几个月中,博物馆与中国合作伙伴进行了富有成效的对话,有望面向未来开展合作。
——国立亚洲艺术博物馆馆长蔡斯·鲁宾逊
未来挑战
探索促成流失文物回归多种途径
流失文物追索不仅牵涉极其复杂的法律难题,还往往涉及民族情感和国际关系,是需要一代代人不懈努力的系统工程,被公认为世界性难题。
近年来,国家文物局成立流失文物追索返还办公室,这项工作有了专业队伍;多部门联动,形成流失文物追索返还工作合力;2024年11月,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表决通过新修订的文物保护法,明确我国流失文物追索返还工作机制……
外交斡旋、协商谈判、执法合作、司法诉讼……近年来,我国不断探索促成流失文物回归的多种途径。同时,还上线中国被盗(丢失)文物信息发布平台,为追缴被盗文物及海外流失文物依法追索提供依据。
“近年来,流失文物追索返还领域的国际法律秩序正在发生有利于文物原属国权益的改变。”国家文物局交流合作司(流失文物追索返还办公室)相关负责人表示,“非法流失文物应返还原属国”等理念深入人心,成为牢固的国际共识,为广大文物流失国和现持有国之间开展追索返还合作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
同时,我国在流失文物追索返还领域彰显着东方大国的历史担当。从2014年主导发布《敦煌宣言》,到2024年发布《关于保护和返还殖民背景下流失或通过其他非正义、非道德方式获取之文物的青岛建议书》,中华儿女正为建立更加公平正义的流失文物追索返还国际规则贡献中国智慧。
(据新华社)
<!--enpproperty 2025-05-18 00:00:00:0子弹库帛书1946年非法流失美国,经过多轮磋商美方同意返还334056910http://sztqb.sznews.com/PC/content/202505/18/content_3340569.htmlhttp://sztqb.sznews.com/MB/content/202505/18/content_3340569.html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