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4日,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以下简称“纪念馆”)发布数据显示,今年5月以来,已有600余位外国观众来馆参观,较去年同期增长238%。这一现象不仅反映了国际社会对南京大屠杀历史的关注“升温”,更折射出全球对和平价值的共同追寻。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在这样特殊的历史节点,不少外国观众远道而来,走进纪念馆近距离了解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那段沉痛的历史。CassandraMillon来自法国,目前在中国民航大学任教,此前,她对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的历史知之甚少。“五一”假期,她与友人一同走进纪念馆,沉浸式参观完史实展后感慨:“我在这里找到了一直想要的答案。站在展厅内,回顾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这80年来,我深切意识到,和平对于我们每个人而言是何等的珍贵与重要。”
来自美国的Daniani同样在参观后深受触动,他坦言:“这座纪念馆是了解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历史的关键窗口,此前我对这段历史毫无认知,实地参观后,感到非常震惊。回顾历史,我们能从中汲取深刻的教训。”
纪念馆内,实物与影像的冲击远超文字。美国牧师约翰·马吉冒死拍摄的105分钟影像、日本士兵井手纯二日记中描写的南京惨状,以及“万人坑”中层层叠叠的白骨,令美国观众Peter感到无比悲痛,他说:“来到这里,我才深入了解到1937年日本战犯对中国犯下的滔天罪行。今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我们在欢庆胜利的同时,更要时刻铭记和平的重要性,和平是世界发展的基石。”
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作为二战期间最黑暗的篇章之一,近年来,在多方不懈努力下,已从中华民族的伤痛上升为人类共同记忆。2015年,《南京大屠杀档案》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记忆名录》,标志着国际社会对这段历史达成共识。
记者在纪念馆外国观众留言簿上看到,“历史”“和平”“全人类”“世界”等词汇频频出现。“这座纪念馆值得全球人类去反思,我们不能忘却历史。”“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是全人类的悲剧,我们不能忘却。愿死难者安息。”“纪念馆是中国人民奋勇反抗的证言,呼吁世界公正和平。”……这些跨越国籍的反思,展现了人性对善的坚守。正如瑞士观众PatrickFiaux所写:“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是全人类历史记忆中无法忽视的黑暗篇章,我们每个人都有责任将这段历史传承下去。”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和平的理念需要代代相传。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不仅承载着沉痛的历史,更是一座连接过去与未来的桥梁。“外国观众的增长,印证了人类对正义的永恒追求,也充分说明了国际社会各界人士已经把纪念馆当成了一个学习、缅怀历史的重要场所。”纪念馆有关负责人表示。(记者
杜莹)